醫療常識★隱形牙套突破傳統限制 矯正牙齒不再痠軟疼痛

  齒列不正、暴牙常造成外在不夠美觀,甚至可能連帶影響到牙齒上下咬合,引發顳顎關節不適或牙齒受損等健康問題,牙醫師表示,多數患者能透過齒顎矯正將牙齒歸位到正確位置,不僅能改變外貌,提升社交生活自信心,對於牙齒未來的健康維護也不容小覷。

  大多數想要牙齒矯正的人,並不清楚自己適合哪種矯正方式,但不論是選擇傳統或隱形矯正療程之前皆須進行個案的諮詢評估,才有利於矯正後的成效。牙醫師湯仁牧說明,牙齒矯正諮詢時會在經濟預算、矯正時間長短和個人配合度等因素綜合評估,提供患者衡量後做決定。一旦醫病雙方對於矯正的目標有共同想法,就能開始執行後續的矯正計畫。

  湯仁牧指出,過去傳統矯正是將矯正器黏在牙齒表面,再以鋼線固定,過程容易產生牙肉刮傷和清潔不易等問題,而隱形矯正除了比較美觀之外,牙齒表面也沒有矯正器和鋼線的阻礙。針對牙齒矯正期間害怕牙齒痠軟及疼痛感的患者,隱形矯正也提供較舒適的選擇。

  在接受牙齒隱形矯正前,須進行拍照、牙齒取模,利用這些資料,牙醫師再設定牙齒移動的方向和治療目標,要求技師用電腦軟體模擬每個階段牙齒移動的位置,完成1份臨床的治療計畫書,患者可藉由動畫的呈現,清楚了解牙齒移動的每1步過程,這與傳統矯正成果多存於醫師腦海有所不同,隱形矯正讓患者在矯正前便能預期掌握矯正治療後的成果。

  一般傳統矯正平均3至4周回診1次,隱形矯正牙套則是透過1種特殊的壓克力材質作用於牙齒的移動,約7至10天更換1副新牙套;每次可提供6至8副牙托不等,視個案時間而定。平均2至3個月回診1次,對於台商、航空服務人員等工作忙碌者,回診時間相對更靈活彈性。

  隱形矯正整體矯正時間平均約2年至2年半即可完成,除了部分牙齒矯正的患者須拔牙或因牙齒不對稱、有輕微凌亂,療程中會利用簡單的橡皮筋和骨釘的輔助,矯正時間可能會拉長。湯仁牧強調,患者必須有高度配合力,除吃飯刷牙之外,每天應乖乖配戴牙套達20至22小時,才能在設定的時間內順利完成矯正。

隱形矯正並無年齡的限制,由於小朋友牙齒移動比較快,設定參數和成人不太一樣,美國原廠的品牌已有建立兒童矯正的資料庫,但仍須考量患者實際配合狀況,通常12、13歲以上牙齒定位趨於穩定後更適合。值得注意的是,隱形牙套的矯正效力與牙齒接觸面積多寡有關,若患者牙齒長度較短,也恐產生脫軌或矯正時間拉長,導致成效不佳的情況。

成人只要矯正前評估顳顎關節功能正常,骨頭位置在可允許調整範圍內,都能進行牙齒隱形矯正,若經醫師評估為骨暴患者,則必須執行正顎手術才能改善。湯仁牧表示,牙齒矯正完後的重要工程是維持器的配戴,第1年最好能盡量戴著,第2年起睡覺時配戴即可,避免夜間磨牙導致牙齒走位,並應定期回診檢查,做好牙齒健康的維護。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史上最長暑假結束,高中以下校園今(1)日實體開學,不只要戴好口罩,更要勤洗手,因為連腸病毒都來攪局!台中慈濟醫院門診觀察就發現,日前隨著幼兒園開始上課,門診一口氣就蹦出多名腸病毒病例,全跟小朋友恢復人際接觸有關係。 門診就有一名9歲女童,持續高燒多日,起初到居家附近診...

閱讀詳情 »

爽爆新聞網/爆料中心 BNT疫苗即將抵台,除了保留給120萬名學生接種,其餘將從1到10類依序開打,引發國民黨議員羅智強、媒體人李艷秋怒轟「第2類(中央和地方防疫人員)怎麼老是打不夠?」對此,台北市長柯文哲8/30亦直指,「第2類人數一直在膨脹,政府自己在製造特權,老實說我也覺得怪怪的,不是很好。」...

閱讀詳情 »

爽爆新聞網/爆料中心 北市議員侯漢廷8/31在FB提出,衛福部長陳時中不敢說的「消失的第二類人員」不斷膨脹, 6月只有9萬人,而到8/31竟增增加到了27萬9744人,且當前高端接種人數為64萬8678人,第2類只有904人,比例為0.0013,對高端這麼沒有信心?痛批「內勤官員」、民進黨官員綠友友...

閱讀詳情 »

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美國國務院今(31)日將加拿大的旅遊警示提升到第四級,建議民眾不要前往。美國國務院和疾管局周一才對包括瑞士等國發布旅遊警示,建議民眾別去。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統計,加拿大累計確診破150萬人,死亡破2萬6千人,完整疫苗施打率達67%。(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延伸閱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