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醫師傳撇步 刮痧防暑輕鬆搞定

中醫師傳撇步 刮痧防暑輕鬆搞定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近日艷陽高照,氣溫節節上升,若長時間待在室外,中暑機會大為增加,當身體出現中暑跡象,透過刮痧,可稍微舒緩中暑不適症狀。中醫師周宗翰建議,2次刮痧時間,最好間隔5到7天,需要等痧色全部褪掉,再進行下一輪刮痧。

能活血化瘀、疏通經絡

周宗翰醫師解釋,刮痧以中醫臟腑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所用刮痧板多以水牛角製成,可以打通人體熱氣、活血化瘀、調和陰陽、疏通筋絡等作用,而所謂的「痧」,是指經絡、氣血中的瘀穢,俗稱「痧毒」。痧毒會阻礙氣血運行,也會干擾營養物質、代謝產物交換,嚴重也會引發組織、器官病變,故中醫有「百病皆可發痧」之說。

刮到出痧 有紅就停

刮痧時,最好避免使用硬幣、鐵湯匙等堅硬物品,建議採用瓷器等光滑材質物品。刮痧前,也最好擦一下含油潤滑劑,以免傷害肌膚,引起皮膚纖維化。周宗翰醫師建議,刮痧時要將氣帶向下方,人才會比較舒服,「從頸肩大肌肉順向,從頭向腳單向刮、輕輕刮,刮到出痧,有紅就停。」

「瘀」塊與「瘀」血不同

刮痧刮出來「瘀」塊,究竟與瘀血塊有何差異?周宗翰醫師指出,從表面上看,刮痧所呈現的瘀塊與普通瘀血沒兩樣,但兩者有本質上的不同,受傷所造成的瘀血,往往令人感覺疼痛難忍、活動受限。而刮痧部位所出現類似瘀血的斑點、斑塊,卻呈現相反現象。刮痧後,原本疼痛、不能運動的部分,隨者痧的排出,疼痛就會減輕、消失,患者也可以運動自如。

防中暑補水不可或缺

周宗翰醫師也叮嚀,想預防中暑,要記得「躲太陽、補水分、勤防曬、要通風」。無論是中暑、熱衰竭,最主要為水分流失引起。上班族或天天在家活動的人,常忽略在冷氣房也會流失水分。一般正常低活動量的人,一日水分攝取至少須達到2000cc,如果跑外務、會大量流汗的族群,喝水量更大,建議喝水量需要達2500cc到3000cc。最好是補充運動飲料或喝含盬分飲料,避免因為大量流汗導致電解質失衡,同時也可以藉由小便顏色,量的多寡判斷水分是否攝取不足。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380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年國內首起登革熱群聚現蹤!衛福部疾管署公布桃園市桃園區長安里,新增1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個案是1名60歲女性,確認是1名首例本土個案非同住家人,衛生單位認定是今年首起登革熱群聚事件。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個案在7月10日出現發燒、四肢痠痛、嘔吐等症狀,至診所就醫流...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緊急發布記者會,單日新冠境外移入確診3例,都是菲律賓移入,分別在7月20日(第456例)、13日(第457例)、22日(第458例);因第457例入境時間較早,曾經回到住家,防疫單位將所有同住家人與同班機旅客,目前全列居家隔離無疑似症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喜歡咬指甲不只是小孩子的專利,不少成年人也有這個習慣,不分公共場合,肆意的啃咬,不過此舉動也造成指甲頂端常常凹凸不平,不能覆蓋指端,而且手指甲周圍皮膚也經常被咬出血,進而罹患甲溝炎!甲溝炎因指甲感染細菌發生 腳拇趾、手指甲都有發生機會萬芳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愉真表示,甲溝炎...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7月1日至24日,11名境外移入新冠肺炎個案,當中6名由菲律賓入境,也有4名從菲律賓從台灣轉機香港的確診病患。指揮中心公告,7月26日(周日)起,中華民國籍或持居留證等入境,全數機場採檢,其餘須有當地病毒陰性證明。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