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醫師傳撇步 刮痧防暑輕鬆搞定

中醫師傳撇步 刮痧防暑輕鬆搞定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近日艷陽高照,氣溫節節上升,若長時間待在室外,中暑機會大為增加,當身體出現中暑跡象,透過刮痧,可稍微舒緩中暑不適症狀。中醫師周宗翰建議,2次刮痧時間,最好間隔5到7天,需要等痧色全部褪掉,再進行下一輪刮痧。

能活血化瘀、疏通經絡

周宗翰醫師解釋,刮痧以中醫臟腑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所用刮痧板多以水牛角製成,可以打通人體熱氣、活血化瘀、調和陰陽、疏通筋絡等作用,而所謂的「痧」,是指經絡、氣血中的瘀穢,俗稱「痧毒」。痧毒會阻礙氣血運行,也會干擾營養物質、代謝產物交換,嚴重也會引發組織、器官病變,故中醫有「百病皆可發痧」之說。

刮到出痧 有紅就停

刮痧時,最好避免使用硬幣、鐵湯匙等堅硬物品,建議採用瓷器等光滑材質物品。刮痧前,也最好擦一下含油潤滑劑,以免傷害肌膚,引起皮膚纖維化。周宗翰醫師建議,刮痧時要將氣帶向下方,人才會比較舒服,「從頸肩大肌肉順向,從頭向腳單向刮、輕輕刮,刮到出痧,有紅就停。」

「瘀」塊與「瘀」血不同

刮痧刮出來「瘀」塊,究竟與瘀血塊有何差異?周宗翰醫師指出,從表面上看,刮痧所呈現的瘀塊與普通瘀血沒兩樣,但兩者有本質上的不同,受傷所造成的瘀血,往往令人感覺疼痛難忍、活動受限。而刮痧部位所出現類似瘀血的斑點、斑塊,卻呈現相反現象。刮痧後,原本疼痛、不能運動的部分,隨者痧的排出,疼痛就會減輕、消失,患者也可以運動自如。

防中暑補水不可或缺

周宗翰醫師也叮嚀,想預防中暑,要記得「躲太陽、補水分、勤防曬、要通風」。無論是中暑、熱衰竭,最主要為水分流失引起。上班族或天天在家活動的人,常忽略在冷氣房也會流失水分。一般正常低活動量的人,一日水分攝取至少須達到2000cc,如果跑外務、會大量流汗的族群,喝水量更大,建議喝水量需要達2500cc到3000cc。最好是補充運動飲料或喝含盬分飲料,避免因為大量流汗導致電解質失衡,同時也可以藉由小便顏色,量的多寡判斷水分是否攝取不足。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380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55歲的張女士,原本體力好、搬重物都自己來,突然某天開始右肩卡卡的,時不時就像針扎一般疼痛,後來甚至手都舉不起來,連梳頭都沒辦法,原以為是年紀大了有五十肩的症狀,跑遍中醫診治、推拿數次,卻完全沒有改善,直到就醫確診才發現是肩部旋轉肌肌腱斷裂。收治患者的台北慈濟醫院骨科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化妝是基本禮儀,但是很多女性朋友到了夏天往往會為此苦惱不已,因為悶熱的天氣,皮膚容易出油,不僅難上妝、也容易浮粉、脫妝。醫師建議,想要讓底妝上的去,妝前的保養功夫是關鍵。「溫度會影響皮脂分泌」,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皮膚科鄭慧文醫師表示,台灣夏天悶熱潮濕,容易促使皮膚分泌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近年來,國人糖尿病發生率及死亡率一路攀升;根據衛福部所公布去年國人死因結果顯示,十大死因中,糖尿病排名第四,要比前年第五名上升一名。值得留意的是,在美兆國際健康管理機構的2013年報「十大風險族群統計」中,糖尿病是榜首,而且平均54歲時,「空腹血糖」即高於100 mg/...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夏天來臨,蚊蟲愈來愈多,一不注意皮膚上就多了一個紅色小點,甚至是又癢又腫的紅色大鼓包,一般人會趕緊塗抹白花油、綠油精等。不過,藥師指出,有些民眾對此類產品的成分容易產生過敏,最好先抹在手臂內側測試,另外,若蚊蟲叮咬處已被抓傷則要避免使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藥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