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醫排毒奇效老偏方:要想長生,腸中常清

Part 3 中醫排毒奇效老偏方

中醫師養生觀

 

要想長生,腸中常清

腸道負責將體內廢物、食物渣滓排出體外。一旦腸道功能不佳,將影響排便順暢,甚至造成便祕。便祕又為「萬病之源」,故而「要想長生,腸中常清;要想不死,腸無渣滓」。

雖說肺與大腸相表裡,治便祕可從肺臟著手,不過,並非所有便祕都只有一種原因。

1 胃腸積熱便祕:過食肥甘辛辣或溫補之品,致使陽盛傷陰;又或發燒後熱留於腸道中,耗損津液;大腸濕熱造成便祕。

2 脾腎虛寒便祕:患者出現腰膝痠軟,四肢不溫、怕冷等現象,致使腸道蠕動無力造成便祕。

3 津液不足便祕:因中氣不足,津液虧虛造成便祕。

4 肝鬱氣滯便祕:經常憋悶,性格急躁易怒者易罹患「氣祕」。

正本清源:清除肺熱,腸道才能正常運作,使排便順暢。

 

吃「對」是良藥,吃「多」是毒藥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地人吃在地食物最符合養生原則。即便如此,山珍海味也不能毫無節制地攝取。

以牛奶來說,一直為醫界視為補鈣最佳來源。然而若攝取過量(超過500c.c.),反而會產生諸多疾病,例如高鈣血症,造成身體虛弱、噁心嘔吐、嗜睡,便祕加重,甚至引發心血管疾病、中風等。

再以雞蛋為例,雖富含蛋白質及鈣、磷、鐵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但多吃可能造成膽固醇超標、肥胖、肝腎負擔等。「無肉不歡」的族群,以人體腸道及牙齒的比例而言,大量吃肉不僅增加身體負擔,同時有致癌的風險。

凡事「過猶不及」,飲食上也須取中道,方能補身而不傷身。

 

清腸排毒歷代名方

五仁粥

出處:宋《太平聖惠方》

材料:杏仁6克,松子仁、柏子仁、桃仁、火麻仁各10克,陳皮3克,白米、冰糖各適量。

作法:白米加水1000毫升煮成稀粥,五仁磨碎,和陳皮一起加入粥中,用小火熬成稠粥,加適量冰糖調味即可。

服法:連服37天,通便後停服。若嫌麻煩,也可去藥房購買五仁丸直接服用。

功效:滋養肝腎,潤燥滑腸。

主治:適用於中老年氣血虧虛引起的習慣性便祕。

 

增液湯

出處:清吳瑭《溫病條辨》

材料:玄參30克,連心麥門冬24克,切細的生地黃24

作法:上述藥材加水1600毫升,煎取600亳升,口乾時服用。

功效:有增液潤燥的作用。

主治:陽明溫病,無上焦證,數日不大便,其陰素虛,不可用承氣湯者。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者慎用,有肺熱熾盛、發燒等嚴重熱證時,也不可服用。

 ---本文摘自《吃對食物清腸又排毒》一書,康鑑文化

中醫排毒奇效老偏方:要想長生,腸中常清

 

番薯葉 熱油爆炒,排毒功效大增?

蓮藕 可以清除體內重金屬?

泡菜 能整腸排毒、燃脂瘦身?

酒釀 可以消脹氣、助消化?

橄欖油 直接飲用,能舒緩便祕?

麥芽 能促進消化澱粉類食物?

 

 

中醫排毒奇效老偏方:要想長生,腸中常清

30種清腸排毒特效食材‧4週美味排毒餐

體內環保大掃毒,腸道健康不生病

食安問題多,排毒食材非吃不可!
排毒解毒吃什麼?怎麼吃才對?
每日3餐吃對好食物,吃出無毒健康好體質

TOP 30強效清腸食材,美味樂活料理提升排毒力
嚴選30種排毒功效超強的蔬果雜糧,醫師、營養師、中醫師專業解答食材清腸排毒的祕密,教你應用食材做出家常美味料理,知識、美味、健康一本掌握!

4週營養師專業排毒餐,腸道健康無負擔
活力早餐、元氣主食、美味菜餚、可口湯品、點心甜品及排毒飲品,營養師專業特調4週排毒餐,吃好每天3頓飯,身體有效排毒無負擔,腸道健康不老不病!

中醫排毒奇效老偏方,中西專家聯手健康加分
中醫如何看待「毒」?中醫排毒養生帖、歷代清腸排毒名方,醫師一一揭密,特選6種對症明星藥材,排毒解毒自救效果加分,享受無毒飲食生活。


本文出處。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月經來的時候脾氣真的會變差嗎?這可能是許多女性會有的經驗,而男性朋友可能也有所察覺,不當怪罪女性。國民健康署指出,女生月經來潮前一週左右開始,荷爾蒙會發生變化,容易發脾氣等身心不適症狀,經期後又消失,稱為「經前症候群」,建議不適的患者,可先尋求醫師專業診斷,排除其他疾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7)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為10多歲本國籍少年(案485),長期居住美國(前次自台灣出境時間為2019年9月),今(2020)年8月5日獨自返台探親。男自美返台探親 居家檢疫期間確診指揮中心表示,個案自8月5日...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準媽媽們在做產前檢查時,經常會被醫師叮嚀體重不要增太多,以免發生妊娠高血壓或妊娠糖尿病等,對於生產也會有不良的影響。現在還有個新的研究發現,懷孕時媽媽體型肥胖,也會影響胎兒腦部發育,研究刊登在《兒童心理學與精神病學雜誌》(Child Psychology & Psyc...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動完胸腔手術的病人,術後會放置胸管引流腔內空氣與積液或胸腔內之滲液及血水,而胸腔水下引流方式已延用147年,目前各大醫院多使用胸瓶作為引流裝置。台南市立醫院胸腔外科吳明和教授為了改善照顧品質,2016年開始自行研發使用引流袋取代胸瓶,這款排氣防水功能引流袋已取得專利,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