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風婦人把握復健黃金期 重返工作職場

中風婦人把握復健黃金期 重返工作職場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59歲的劉姓婦人以種植草莓為業,過去除了高血壓以外無其他病史。某天,突然左側肢體無力、走路跌倒,緊急送至醫院急診,經檢查後確診為急性缺血性中風,經住院處置後病況穩定,即協助她進行復健治療。剛出院時,因中風影響,左側肢體無力,只能坐輪椅,且左手無法抬高、手指也不易有動作;但是她配合度很高,每天都至醫院復健,經過六個月後,不僅可以不用拐杖自己獨立行走、爬樓梯,還可以自己洗澡、煮飯,甚至重回草莓園幫忙協助簡單工作。

中風常造成失能及併發症 應把握半年內黃金期

復健科醫師郭芝蘭表示,中風常造成部分失能的問題,像是肢體無力、感覺異常、講話口齒不清、失語症、吞嚥困難、大小便失禁、認知功能障礙、甚至導致癱瘓,同時也容易產生一些併發症,例如:肩膀脫位或疼痛、關節攣縮、吸入性肺炎、褥瘡等,因此復健對中風患者非常重要,尤其中風半年內更是復健的黃金期。

完善復健可恢復正常生活

為讓中風患者獲得良好的恢復狀況,復健科醫師會根據病人的病情、失能情況以及病人中風前的生活與工作狀態,來制定完善的復健計畫,安排適當的物理、職能或語言治療。治療內容包含給予患者儀器治療、誘發技術、肌力訓練及運動等物理治療,讓患者在粗大動作上能快速恢復;另外,在職能訓練部分會針對個案需求,設計符合其能力的治療性任務,利用認知圖卡、洞洞板、筷子、湯匙、曬衣夾等日常生活用品,來訓練認知能力、精細動作及日常生活功能,以強化自理的獨立性,幫助病人能更快回歸正常生活。

早期復健介入 預防併發症

郭芝蘭醫師提醒,早期復健介入能預防併發症發生,並經由復健訓練與腦組織功能的重組與代償,讓病人達到最大的功能恢復。有些無法達成的功能缺失,則可以用輔具或居家環境改造來協助。因此,大於八成以上的中風病患,經由復健的幫助都能恢復一定程度的日常生活功能與行動能力,就如同此次案例一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09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中秋烤肉,免不了搭配啤酒,許多人都以為小酌怡情,但研究發現,小酌也有害身體健康,醫師提醒,想要維持健康,最好的方法就是滴酒不沾,不要為了喝酒搏感情,而賠上一輩子的健康。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郭彥君指出,大家平常喜歡喝酒,卻忽略了...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根據衛服部統計,心血管疾病名列台灣10大死因第2位,其中,心肌梗塞是風險最高的疾病之一,為此,財團法人台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特別邀請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主治醫師林俊立,與民眾主講「酷暑下的冠心病與心因性猝...

閱讀詳情 »

【文/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兒科主治醫師 巫漢盟】孩子的左眼皮被蚊子叮,紅腫得不像樣,甚至看起來幾乎是右眼的1倍,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會是蜂窩性組織炎嗎?答案:不是。原來這是血管性水腫引起的腫脹,但要怎麼判定呢?這次就來跟大家聊聊2者的差異。   血管性水腫   原因:血管性水腫是對1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