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風後手功能恢復慢 「科技復健」活化大腦避免失能

中風後手功能恢復慢 「科技復健」活化大腦避免失能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52歲簡女士,中風半邊癱瘓,造成左手臂無力、肩膀抬不高、手指頭無法完全打開,生活中很多事情只能靠右手操作或需要別人幫忙,左手幾乎沒有功能,需要長期復健;中風後,手功能的恢復特別緩慢,很多病人恢復了走路能力,但手部仍然無法抓握物品,失去自我照顧的能力。

科技復健 活化大腦神經

在全球極力發展「科技復健」的趨勢下,長庚醫院機器人復健中心導入「鏡像手復健機器人」,中風病人只需穿戴機械手,左右手協同操作,即可抓取物品,感受物品的材質與重量。長庚醫師表示,建立這種有感受的治療情境,對病人的大腦神經活化非常有幫助,能進一步提升復健的療效。

機器手的復健訓練 把握中風黃金期復健

裴育晟主任表示,機器手的復健訓練一定要利用大腦的可塑性,喚起被抑制的大腦神經網路,而使用機器手與物品的真實互動,能讓復健有溫度,引發腦神經的活化。根據張韡瀚醫師與職能治療團隊的研究,經醫師及治療師評估而適用於機器手訓練的病人,雖然原本無抓握物理能力,但是在機器手協助下,都能做出抓握物品的動作,讓病人覺得自己更能控制自己的手指,而且手指不再感到那麼緊繃。

機器人導入復健 個別化治療效果佳

桃園長庚醫院職能治療組謝佳汝組長指出,機器人導入復健,並非單純把設備放到治療場域給病人操作就可以,職能治療師必須依照臨床經驗,針對病人的復原狀態安排治療內容,制定適合病人的個人化訓練任務,才能有效幫助病人治療,包含要病人抓取的物品、形狀、位置及配重,以及需給與病人的協助及指令。

【延伸閱讀】

淺談三大類血管疾病 心臟血管外科醫師教你預防 遠離國人第二號殺手

降血脂藥停藥率高達50% 醫師憂增加心肌梗塞風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20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一名卵巢癌多處轉移的患者,經過臺中榮總婦科主任呂建興醫師10幾個小時手術清除乾淨,並接續完成化療,後來卻又不幸復發,因無法手術,醫師先局部放療並再施以化療。所幸評估患者後,接著選擇標靶藥物維持性治療,病情獲得控制,沒有再惡化。沉默殺手卵巢癌 好發50-70歲婦女同時為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擴大,確診案例連連攀升,知名醫學期刊(The Lancet)發表有關COVID-19的研究顯示,收治的99名個案,超過5成(51%)是慢性病患者,推估慢性病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花蓮慈濟醫院腎臟內科賴宇軒...

閱讀詳情 »

社區藥局在新冠肺炎全民防疫期間,主動配合防疫工作協助口罩發放,從2月6號開始,全國六千多間藥局每天空出2小時,每位民眾以健保卡實名制方式,按規定到社區藥局購買口罩。歷經半個月的運作,緊接著又需幫忙政府配銷防疫酒精,完全義務性質協助服務,不管是口罩地圖、酒精地圖,郵局人員配送機制、藥師與民眾面對面的第...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央疫情流行指揮中心今(5)日,晚間8時左右才結束疫情說明,立即緊急通知,22時10分緊急召開記者會,原鎖定在境外COVID-19(武漢肺炎)發病入台,在出境澳洲人比對資料下,應該已經掌握,該名患者曾經在2月28日與3月31日,分別在國家音樂廳與演奏廳演出,接觸表演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