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中風後把握3個月黃金復健期 她從無力走路到可以獨立行走

▲台北慈濟醫院腦神經科醫師定期前往關懷下轉至承作醫院的病患。(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急性中風後的照護,極其重要!50歲的黃小姐,前些日子突然感到身體不適、一側手腳無力,送急診就醫診斷有出血性腦中風,緊急會診腦神經外科醫師治療,恢復狀況良好,由於符合急性後期的醫療整合照護模式(PAC)收案條件,後續在醫院及家人用心照護下,從無法獨立行走進步到可以獨立行走。

一旦個人活動失能,往往是家庭與照顧者的沉重負擔,衛福部在2014年推行腦中風PAC計畫,目的就是要幫助急性腦中風病情已穩定的病患,把握中風後的前3個月黃金復健期。

台北慈濟醫院副院長徐榮源表示,只要病人接受3到6周,持續且高強度的復健醫療照護,成效佳者,若經健保署審核通過展延,甚至可以再多6周的PAC照護,盡早回復健康,減少過往為求減輕家屬照護壓力而要求滯留於原急性醫院或成為醫院間流浪病人的問題。

以台北慈濟醫院為例,2015年開始執行PAC計畫以來,便陸續與鄰近的新北仁康、北護分院、怡和、豐榮與萬華等醫院合作,提供腦中風、燒燙傷、創傷性神經損傷、脆弱性骨折、心臟衰竭、衰弱高齡等病患急性期後的照護計畫。

台北慈濟醫院強調,為求整合性照護,當病人出院轉至PAC承作醫院後3周內,醫療團隊含原主治醫師就會撥空會同相關的營養師、出院準備護理師等前往PAC醫院作訪視追蹤,了解病人在接受高強度復健後身體適應情形。

訪視重點包括是否出現血壓高不易控制、治療及預防中風的藥物是否該調整、復健結束後的中風回診等,台北慈濟醫院說,這些全是為了確保病人出院後更能無縫接軌,接受高品質的持續性照護,協助早日恢復生活功能。

照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講題:情緒與疾病的關係 很多人都習慣壓抑自己的情緒,或是逃避自己內在的感覺與感受,這些我們壓抑或逃避的情緒如果沒有解除,它們就會變成有形的情緒毒素存留在身體,或是卡在身體的某些部位。 但是,一昧累積只會讓身體產生更多的問題。小至經常發生的感冒、腸胃炎、肌肉痠痛,大至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甚至癌...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滿65歲以上老年人口,去年已達331萬人、占總人口14.1%,正式邁入高齡社會,預估2026年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現在有連鎖藥局業者展開創新轉型,今年首創全台第一間「智慧藥局一號店」,建立智慧藥局環境,打造虛實整合的健康照護系統。 躍獅連鎖藥...

閱讀詳情 »

▲2019台灣醫療科技展是國內醫界一大盛事。(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2019台灣醫療科技展今(5)日正式登場,參展的各大醫院除了大秀近年積極發展的AI應用外,也有部分醫院主打與他人不同的特色,像花東首家通過細胞療法核准使用的花蓮慈濟醫院,讓癌症患者不必再遠...

閱讀詳情 »

▲2019台灣醫療科技展,國內各大醫院不缺席。(照/國泰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2019台灣醫療科技展今(5)日起一連4天展出,今年攤位數、來台參與人數通通刷新最大規模,更成為國內各大醫院「武力展示場」展出各家特色所長,包括偵測率95%以上的AI偵測腸內微小息肉到一口氣可容納40...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