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高齡染疫重症風險高 醫籲均衡營養、運動提升保護力

中高齡染疫重症風險高 醫籲均衡營養 運動提升保護力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臺灣爆發新冠肺炎疫情,目前已知高齡、慢性病患為重症及死亡高危險群。奇美醫院整合醫療中心暨老年醫學科主任蔡岡廷醫師指出,中高齡者面對體力下滑、營養不均的狀況,可能是造成染疫後重症風險偏高的因素。定期診療的居家照護患者也受到衝擊,奇美醫院為此加強防疫,持續兩週一次到訪診療,並與知名營養補充品牌合作,提供患者居家照護營養包,在診療之外也能維持營養補充。

中高齡者易陷染疫重症高風險

醫曝:體力下滑、營養流失是關鍵!

疫情爆發初期,有許多長者染疫後重症案例,指揮中心也特別提醒,有慢性病的中高齡者應多加注意。蔡岡廷醫師指出,中高齡者除了本身有體力、營養、抵抗力逐漸流失的問題,疫情爆發初期也因為感染區域活動族群以長者為多,才造成中高齡者染疫重症比例激增。

蔡岡廷醫師表示,長者面臨身體狀況不佳、營養不均、活動力下降的情形,抵抗力下滑難以避免,因此日常就應該保持均衡飲食、補充人體所需營養素、培養規律的運動習慣,在面對日新月異、各式各樣的病症侵擾時,才可以稍減重症風險、儲備足夠體力對抗病毒。


中高齡染疫重症風險高 醫籲均衡營養 運動提升保護力

▲奇美醫院整合醫療中心暨老年醫學科主任蔡岡廷醫師與患者解說應補充的營養素,持續推動疫情期間照護不中斷

營養攝取、運動量不足惡循環

醫師建議中高齡者應養成日常好習慣

除了平時配戴口罩、勤洗手、常噴酒精、量體溫等防疫基本措施,養成日常均衡飲食及維持規律身體活動習慣才是根本之道。蔡岡廷醫師分享,許多中高齡者為了防疫減少出門,但因為數位門檻無法使用外送、導致在家飲食選擇減少;或是減少出門集會活動、大大降低平時出外活動機會,導致體力直線下滑的問題,因此也衍伸長者病患健康狀態惡化的趨勢。

長者健康惡化主因就是營養不均衡與活動量不足。蔡岡廷醫師說,包含熱量、蛋白質、營養素攝取不夠、含糖食物攝取太多,加上運動量減少、宅在家導致心肺功能下降、流失骨質,這些惡性循環就是長者體力每況愈下的主因。建議中高齡者,選擇含優質蛋白質與好的油脂類食物(MCT),並攝取足夠蔬菜和水果,補充足夠維生素礦物質,協助長者增長肌肉、增加抵抗力。

奇美攜手知名營養補充品牌 

居家照護營養包維持疫情居家照護不中斷

疫情變化對於需要定期回診居家照護病患也大受影響,蔡岡廷醫師表示,居家照護患者中有非常多行動不便的長者,需要定期居家探訪診療才能判斷病患在日常習慣、飲食和用藥時是否遵從醫師建議,奇美團隊在疫情期間仍維持兩週一次的探訪頻率,並加強防疫措施。

今年攜手知名營養補充品牌,提供患者居家照護營養包,讓患者在診療之餘也能繼續補充符合營養均衡、含有優質蛋白質的營養素,持續推動疫情期間居家照護不中斷,關心中高齡者、居家照護患者的健康,陪伴民眾一起度過疫情、養成健康生活好習慣。

【延伸閱讀】

疫情下延遲乳房篩檢 釀成間隔癌危機

6旬男作息正常不菸酒 輕微腹瀉竟已轉移性腸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05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每天刷牙3次或3次以上的人,得到糖尿病風險比沒做到的人低8%。在1項大型回顧性的研究中發現,刷牙的頻率與新發糖尿病的風險有關。在為期10年的隨訪188,013人中,每天刷3次或3次以上的人,比起沒有這麼做的人,罹患糖尿病的可能性要低8%,研究刊登在《糖尿病學期刊》(D...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升溫,衛福部彰化醫院超前部署,完成分區辦公,同一單位員工分散在不同辦公室辦公,部分員工忙著搬座位,前所未見的形成辦公室內,穿插著不同單位人員一起辦公的情形。防疫大作戰 同單位1人確診接觸者須隔離 院長謝文淮表示,同單位內只要有1人確診武漢肺炎,接觸者就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預防疫情在校園擴散,出版社贈防疫繪本給教育部!日前北市一高中生確診新冠肺炎,惹得校園人心惶惶,為落實病毒知識基礎教育,有出版社邀請了臺灣感染症學會理事長黃立民審訂《和新型冠狀病毒說Bye Bye》繪本,並贈送1千本給教育部轉至偏鄉校園。黃立民24日表示,要小朋友確實洗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COVID-19(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全球疫情快速擴散,防疫物資相當難以取得,口罩有實名制限制囤積,因此有需要仍然有機會取得。可是,消毒雙手與接觸物體的酒精卻一罐難求!雖然漂白水價格低效用也好,但質地鹼性極強,頻繁接觸皮膚容易造成腐蝕傷害。因此,如何在酒精與漂白水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