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主動脈瓣膜狹窄 威脅健康更甚癌症?!

主動脈瓣膜狹窄 威脅健康更甚癌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有位六十多歲的林先生在一、兩年前發現走路會喘,為了預防心血管疾病,開始注意飲食保養,但是某天因喘不過氣被家人送急診,被診斷為主動脈瓣膜狹窄引發肺水腫;醫師緊急進行主動脈瓣膜置換才保住性命。林先生家人回想,沒想到常見的走路會喘症狀,居然會是主動脈瓣膜狹窄造成。

胸悶、走路喘不只要防心肌梗塞 主動脈瓣膜退化狹窄更危險

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張忠毅表示,目前臨床發現,65歲以上約2%有主動脈瓣膜狹窄的問題,80歲以上更高達4%。主動脈瓣膜狹窄的症狀和冠心病類似,患者會出現胸悶、心絞痛、走路會喘,甚至可能會突然暈厥、猝死。

小心! 重度主動脈狹窄存活率低

根據統計,如果主動脈瓣膜狹窄開始有心絞痛,平均存活時間約五年;若發生暈厥現象,存活時間為三年;若已產生心衰竭症狀,平均存活時間只剩兩年。張忠毅主任提醒,當主動脈瓣膜狹窄急性發作時,因為瓣膜無法正常張開讓血液通過,即使在開刀房也可能急救無效。然而,過去置換主動脈瓣膜多是採用正中胸骨切開術,近年的微創手術也需從右胸骨肋間切開6到8公分,讓許多病患卻步。所幸目前有經導管(TAVI)的方式置換瓣膜,可大大減少病人術後的痛苦。

生物性瓣膜選擇多 開口口徑、病人體型及存活年齡先評估

目前心臟瓣膜置換的選擇可分為金屬瓣膜及組織瓣膜,且各有其優缺點。置換瓣膜要考慮瓣膜的有效口徑(EOA)及病人體表面積及年齡大小。同尺寸的人工瓣膜以金屬瓣的有效開口最大,牛瓣膜次之,豬瓣膜則最小。換瓣膜時需要考慮體表面積,有效開口除以體表面積若小於0.85,則表示開口大小不敷使用。經瓣膜置換後的長期研究發現,62%豬瓣膜會因瓣葉撕裂而有急性心衰竭,而牛瓣膜是以瓣膜狹窄而逐漸呈現心衰竭。

此外,置換金屬瓣膜後須終生服用抗凝血劑,組織瓣膜置放後則需服用抗凝血劑3-6個月,服用抗凝血劑時須注意有無服用其他藥物,要避免交互作用。年紀輕的患者,鈣離子代謝旺盛,置換組織瓣膜在體內的退行性變化會較快速,故瓣膜的使用壽命較短。人工瓣膜置換後,若行外科處置,如拔牙、洗牙、切片、手術...等,均要術前使用預防性抗生素,以防止細菌性心內膜炎。

張忠毅主任提醒民眾,正常主動脈瓣膜有三片,但國內部分人口只有雙瓣膜,因開啟方式容易提早退化,可能50歲左右就會出問題,若是在健康檢查時發現為雙瓣膜,注意要減少運動、控制血壓、心跳並定期追蹤檢查,才是維持心臟瓣膜的照護之道。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74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50歲中年男子,菸齡長達30年之久,每天至少抽一包菸,最近幾年,只要天氣一變冷就感冒,日前冷氣團來襲,他出現喉嚨痛、咳嗽有痰等症狀,以為只是小感冒;不料,竟然咳到喘不過氣,到醫院掛急診檢查發現,肺炎鏈球菌感染併發菌血症,住院治療還曾一度呼吸衰竭,所幸緊急插管急救,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現代人工作忙碌、生活步調快,追求簡單反而成為奢侈。日前於簡單生活節中,邀請了製作油品的業者參與展覽,該業者是從兩位家庭主婦最簡單的初衷出發,「就是要給家人最好的」。 食安風暴不斷,尤其是地溝油事件導致人心惶惶,今年的簡單生活節就是主張在日益繁複的世界裡,尋找生活裡美好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82歲的王伯伯,半年前大便有血絲且形狀細長,家人帶至醫院檢查,確診罹患大腸癌第2期,醫師考量病患年事已高,且腫瘤較大、位置較低,進行傳統手術恐需切除肛門,建議使用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傷口小、復原快,術後一個星期就能出院,也是台大醫院第1000例機器手臂手術完成個案。台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寒冬來臨,日前一名失智老翁,坐錯公車竟在街頭流浪5天,結果凍死在街上。台灣失智症協會呼籲,近日嚴峻寒冬,失蹤老人容易因失溫而危及生命,民眾若發現疑似失智長者,應主動伸出援手或聯絡警察協助,以免憾事再度發生。根據警政署統計,近3年平均每年失蹤老人逾3400人,每天近10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