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角膜塑形矯治近視 醫:控制增長是關鍵

角膜塑形矯治近視 醫:控制增長是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

近視會代代相傳嗎?根據國外研究統計,若雙親皆無近視,子女患有近視比例為7.3%;若雙親中有一位近視,子女患有近視的比例為26.2%;若雙親皆有近視,其子女得到近視比例則高達45%。有位陳太太在國一時就近視達800度,由於伴侶也有600度的高度近視問題;因此,夫妻雙方都非常重視女兒視力問題。然而,女兒還是在升上小六後被宣告近視200度合併散光50度。由於妹妹喜歡戶外活動,使用散瞳劑時會嚴重畏光,夫妻聽取醫師建議,評估用角膜塑型片讓陳妹妹夜間睡覺配戴,以維持白天的良好視力。

近視矯治首重控制度數 避免高度近視眼疾病變風險增

桃園大學眼科莊雅鈞醫師提醒,患有近視的家長,對於孩子的視力問題應更加注意。衛福部國健署「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數據指出,低齡幼童早發性近視與高度近視的問題明顯增長,小一生高度近視比率竟已超過1%;小六時高度近視者則占10%;到高三更提升到35.7%。由此可見,學童視力的預防與矯治已是家長刻不容緩的首要議題。

如果學童越早近視,又沒有及時控制,將會以平均一年100度增長,未來發展成高度近視(500度以上)的機率也越高。而高度近視容易引起青光眼、黃斑部病變、視網膜剝離…等眼部疾病,甚至有10%機率造成失明。因此,近視的防治工作除了避免近視的發生外,更重要的是有效管控近視度數,避免視力持續惡化,千萬別忽略假性近視和輕度近視,延誤治療黃金期。

角膜塑型片控制度數效果佳 成學童近視矯治趨勢

莊雅鈞醫師表示,目前控制學童近視,有點散瞳劑輔助框架眼鏡及配戴角膜塑型片兩種方法。根據衛福部規定,6至15歲學童首次配鏡,需經由眼科醫師檢查,排除假性近視方可配鏡。而對於近視度數增加很快、無法配合點散瞳劑或易出現畏光的學童,可選擇夜間睡覺配戴具有高透氣的角膜塑型片。利用角膜的可塑性適度加壓,使角膜弧度改變,同時在周邊視網膜影像產生正視或輕度近視狀態,因而減緩眼球增長及度數增加的速度,達到矯正視力的效果。由於角膜塑型可以免除框架眼鏡的不便,且能有效控制度數增長,已成許多學童近視矯治的趨勢。

近視治療與控制 良好用眼習慣不能少

莊雅鈞醫師提醒,由於角膜塑型片並非每個人都適合配戴,需個人化精準驗配與訂製,應慎選醫療院所,最好能找提供24小時諮詢服務的機構,且須注意鏡片的清洗及保存,避免感染造成不適。另外,近視問題除了遺傳外,環境更是影響的重要因素之一,包含病患的用眼習慣以及3C的使用頻率等,都需要家長積極配合,叮嚀孩子養成好習慣,盡量減少近距離用眼的時間,多做戶外的活動,才是遠離高度近視的不二法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75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現代人生活中整天流連網路,走路、搭車時,視線離不開螢幕、從餐桌上吃飯、到床上都怕漏接訊息,眼淚是幫助眼睛抵抗病菌的第一道防線,但因過度使用3C產品,便時常感覺眼睛乾澀。眼睛乾癢不舒服 自行購買舒緩產品恐弄巧成拙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在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澳洲與菲律賓各有2例境外移入案例,分別為第483例30多歲女性,與第484例40多歲男性,都在2月出境台灣前往當地工作,也都在8月14日搭機返回台灣,入境前都有疑似症狀主動通報,機場採檢後送確診,指揮中心補充,澳洲與菲律賓目前新冠疫情都在擴張...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40歲謝先生為工程師,每天使用電腦超過10小時,手臂本來就有痠軟疼痛的問題,加上每天下班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抱小孩,因為姿勢不正確,使前臂外側痠痛,漸漸延伸至手肘,產生劇烈疼痛,就醫確診為網球肘。期間嘗試各種療法均不見效,鼓起勇氣嘗試乾針療法,沒想到治療2次後疼痛感完全...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疑似在台感染新冠肺炎馬來西亞華人,今(1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公布更資訊,個案持台灣居留證,自述在台灣沒有工作,目前框列在台密切接觸者5人,台籍太太主動與衛生單位聯繫,病毒與抗體檢驗都是陰性,經過1天馬方仍然未給予我方太多資訊,僅多通知個案護照號碼,指揮中心將持續詢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