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角膜塑形矯治近視 醫:控制增長是關鍵

角膜塑形矯治近視 醫:控制增長是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

近視會代代相傳嗎?根據國外研究統計,若雙親皆無近視,子女患有近視比例為7.3%;若雙親中有一位近視,子女患有近視的比例為26.2%;若雙親皆有近視,其子女得到近視比例則高達45%。有位陳太太在國一時就近視達800度,由於伴侶也有600度的高度近視問題;因此,夫妻雙方都非常重視女兒視力問題。然而,女兒還是在升上小六後被宣告近視200度合併散光50度。由於妹妹喜歡戶外活動,使用散瞳劑時會嚴重畏光,夫妻聽取醫師建議,評估用角膜塑型片讓陳妹妹夜間睡覺配戴,以維持白天的良好視力。

近視矯治首重控制度數 避免高度近視眼疾病變風險增

桃園大學眼科莊雅鈞醫師提醒,患有近視的家長,對於孩子的視力問題應更加注意。衛福部國健署「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數據指出,低齡幼童早發性近視與高度近視的問題明顯增長,小一生高度近視比率竟已超過1%;小六時高度近視者則占10%;到高三更提升到35.7%。由此可見,學童視力的預防與矯治已是家長刻不容緩的首要議題。

如果學童越早近視,又沒有及時控制,將會以平均一年100度增長,未來發展成高度近視(500度以上)的機率也越高。而高度近視容易引起青光眼、黃斑部病變、視網膜剝離…等眼部疾病,甚至有10%機率造成失明。因此,近視的防治工作除了避免近視的發生外,更重要的是有效管控近視度數,避免視力持續惡化,千萬別忽略假性近視和輕度近視,延誤治療黃金期。

角膜塑型片控制度數效果佳 成學童近視矯治趨勢

莊雅鈞醫師表示,目前控制學童近視,有點散瞳劑輔助框架眼鏡及配戴角膜塑型片兩種方法。根據衛福部規定,6至15歲學童首次配鏡,需經由眼科醫師檢查,排除假性近視方可配鏡。而對於近視度數增加很快、無法配合點散瞳劑或易出現畏光的學童,可選擇夜間睡覺配戴具有高透氣的角膜塑型片。利用角膜的可塑性適度加壓,使角膜弧度改變,同時在周邊視網膜影像產生正視或輕度近視狀態,因而減緩眼球增長及度數增加的速度,達到矯正視力的效果。由於角膜塑型可以免除框架眼鏡的不便,且能有效控制度數增長,已成許多學童近視矯治的趨勢。

近視治療與控制 良好用眼習慣不能少

莊雅鈞醫師提醒,由於角膜塑型片並非每個人都適合配戴,需個人化精準驗配與訂製,應慎選醫療院所,最好能找提供24小時諮詢服務的機構,且須注意鏡片的清洗及保存,避免感染造成不適。另外,近視問題除了遺傳外,環境更是影響的重要因素之一,包含病患的用眼習慣以及3C的使用頻率等,都需要家長積極配合,叮嚀孩子養成好習慣,盡量減少近距離用眼的時間,多做戶外的活動,才是遠離高度近視的不二法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75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低頭族整天盯著螢幕,加上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睡眠不足,常導致視力模糊、眼睛疲勞乾澀等不適症狀,長期暴露在紫外線輻射下,更可能傷害視力、讓老花提早發生,甚至增加白內障及黃斑部病變的機率。營養師提醒,用飲食護眼,平時可多吃深綠色蔬菜、黃色蔬果及深海魚類等富含護眼營養素的「護眼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家中孩子若喊關節痛可別以為是運動傷害而不以為意,最好就醫診治!就有一名小四學生,在上體育課時跌倒,全身關節疼痛,結果家長以為是運動傷害,直到眼睛出現虹膜炎,進一步到過敏免疫風濕科看診,才發現是幼年型僵直性脊椎炎(AS)所導致。這名小四生在學校是田徑隊,但是在十一歲時,卻因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台東縣衛生局為擔起每個緊急就醫民眾的安危,連續一週召集縣內七十二輛救護車定期檢查,逐一細檢所有裝備,並透過不定期抽檢補強不足,尚未有出現重大疏漏的救護車。台東縣衛生局醫政科表示,包括消防局、各鄉鎮衛生所、馬蘭及太平榮民之家、各大醫院、監所及民間救護車,縣內救護車共有七十二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原本應接近尾聲的流感疫情,卻因近來天氣變化大,造成3月份流感人數不降反升;嘉義醫院急診室醫師何永和指出,通常進入3月份,流感人數應會漸下降,但因日夜溫差大得因素,導致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有逐漸增加的趨勢。根據疾管局統計顯示,上週國內門診類流感人數高達6萬7000多人,比上上週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