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久咳誤認得新冠 竟是手球大的惡性腫瘤在作祟

久咳誤認得新冠 竟是手球大的惡性腫瘤在作祟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6歲欣怡(化名),連續幾天久咳不止,家人以為欣怡罹患新冠肺炎,急忙將她帶往醫院進行快篩,儘管血液及鼻腔篩檢結果為陰性,但卻在胸部X光中發現右側肺部已經白成一片,在經過詳細檢查後,竟是一顆由肋膜長出,大如手球的惡性肉瘤。而欣怡接受手術切除及化學治療後,卻無法完全消滅腫瘤,所幸在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檢查腫瘤惡性突變基因後,確認該腫瘤為NTRK基因融合變異所致,而國內已經有適合的新型癌症標靶藥物可供使用,經過治療後,殘存腫瘤已經消失,持續追蹤一年後仍非常穩定。

兒童癌症不可輕忽 醫:基因突變是兒童癌症發生的主因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翁德甫醫師表示,臨床報告顯示,臺灣18歲以下的兒童或青少年,每年罹患癌症的新發病個案中,有超過一半為實體腫瘤,然而兒童癌症發生的主因與成人癌症不同,成人癌症常常與飲食、環境、生活習慣密切相關,例如:抽菸、喝酒、不良飲食所致,但兒童癌症則多為病童基因突變所導致,與家族遺傳、飲食或生活習慣無關。人體細胞可以控制細胞的正常分裂與成長,然而兒童癌症發生的原因往往就是促進細胞增生的「油門」基因與抑制細胞增生的「煞車」基因先後發生突變所導致。因此尋找合適的標靶藥物,直接抑制突變的腫瘤基因,就會產生很好的療效。

精準治療基因突變點 新型標靶藥物治療新趨勢

翁德甫醫師說明,兒童癌症的治療成功率高出成人許多,過去透過化學藥物治療、放射線治療或是開刀手術切除腫瘤,治癒率大概都有近八成以上,然而對於一些罕見惡性肉瘤或是具有神經組織分化出的惡性腫瘤,由於容易對化療或放射治療產生抗藥性,倘若無法完全切除,則醫師將無計可施。而腫瘤組織切片在病理染色下,雖然有機會可以檢驗出腫瘤標靶基因,但非常耗時、昂貴且敏感度不佳,因此常常無法提供足夠的資訊給醫師進行標靶藥物的選擇與治療。

所幸隨著精準醫療時代的來臨,讓上述少見而難治的兒童癌症患者多了一線希望,翁德甫醫師指出,運用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找到兒童少見癌症的致病基因(Driver gene)突變後,若確定為NTRK基因融合所導致之惡性腫瘤,可以透過標靶藥物精準抑制TRK致病基因的過度活化,即可讓腫瘤縮小,進而接受後續切除手術,倘若仍無法切除,也可以持續服用標靶藥物,抑制腫瘤生長。

曾經有父母說:世界上比自己罹患癌症更可怕的事,就是自己的小孩罹患癌症

兒童癌症是每一位父母親的痛,然而面對困難或罕見兒童癌症,只有不斷尋找更進步更準確的診斷與治療方式,才能讓病童恢復健康,也能讓家庭恢復完整。兒癌醫師的重任就是守護住每一位兒癌病童,也守護著每一個兒癌病童的家庭,期待攜手克服病魔,邁向健康的未來。

【延伸閱讀】

Omicron來襲 COVID-19口服藥降低新冠肺炎重症機率

肺癌延命關鍵 NGS基因檢測從「腫瘤」找答案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55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46歲的林小姐,生活作息規律,攝取足量蔬菜,油炸不沾。以往血脂檢驗數值正常,但最近半年血脂開始偏高,想藉運動改善,但總膽固醇仍上升。進一步檢查,發現林小姐過去曾有水腫、怕冷、疲倦症狀,確診為甲狀腺功能低下,經過甲狀腺素補充治療後,血脂已經改善。好發中年、產後婦女、甲狀腺曾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當手無法正常舉起或覺得卡卡時得注意了,可能是旋轉肌破裂所導致。一名男子因右邊肩膀痛到無法舉高、痠軟無力,連睡覺翻身壓到肩膀還會痛醒,於是前往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就醫檢查,才發現原來是肩膀的旋轉肌破裂,經由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林敬興以微創關節鏡手術後,終於讓他順利擺脫疼痛之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老師,可以在學校種好吃的草莓跟葡萄嗎?」盲生的小小心願,在台灣拜耳公益助力下獲得實現!臺中市私立惠明盲校舉辦「草莓傳愛・希望飛揚 惠明農園開幕暨農趣樂活日」活動,慶祝校內首度打造的「希望農園」啟用,並特別邀請苗栗縣東興國民小學41位師生到校參訪,一起種草莓、玩闖關遊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據統計,臺灣65歲以上人口已達318萬餘人,占總人口13.5%,且目前已有超過5成縣市老年人口超過14%。有鑑於此,衛生福利部自民國104年開始,建立活躍老化指標架構及監測系統;結果發現,與歐盟28國相比,臺灣在身體活動、醫療可近性、55-105歲平均餘命比例、及每週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