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九旬嬤「吃不下、排不出」拚命忍痛 竟是4公分大惡腫瘤堵腸道

▲(照/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吃不下、排不出」千萬要注意!一名高齡92歲的阿嬤,就因為長期臥床且表達能力不佳,遇上這種狀況,只能拼命忍痛,家人發現不對勁送醫檢查時,才知道原來是升結腸處有顆約4公分大的惡性腫瘤堵住腸道,無法正常排便,引起嚴重腹脹、食慾不佳。

收治病人的花蓮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施廷翰表示,當下情形危急,如果不手術切除,恐會造成腸阻塞,在考量年事已高之下,最終經與家屬討論後,決定採用3D立體腹腔鏡執行腫瘤切除手術。手術順利,阿嬤在術後第3天即可進食,第5天即順利出院。

施廷翰說,大腸直腸癌發生率排名10大癌症之首,建議民眾最好定期接受大腸直腸癌篩檢,一旦發生有上腹痛、食慾不振、無法正常排便長達1個月,甚至半年內體重減輕10%以上等異狀時,一定要儘速就醫。

預防大腸直腸癌找上門,醫師同時建議,民眾少吃醃漬、油炸及加工食品,養成運動習慣,控制體重,維持健康生活習慣,才能減少大腸直腸癌發生機率。如有家族史,建議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才能最有效預防大腸直腸癌。

施廷翰指出,目前大腸直腸癌的手術治療上,微創手術已逐漸取代傳統剖腹手術,且隨著技術的成熟與器械設備的進步,微創手術也從2D腹腔鏡手術發展成3D立體腹腔鏡,醫師眼中的手術畫面變得立體,腹腔內組織高低遠近十分清晰,讓手術進行更順利,在臨床上的應用也更加廣泛,對高齡者來說更為安全。

施廷翰強調,只要能完整切除病灶,並將所有可能轉移侵犯的淋巴組織清除乾淨,達到最徹底完整的手術,即可降低大腸癌病患的復發率。

照片來源: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年輕女性占新增乳癌近半 抗癌兼顧人生「醫病共享決策」做得到

國內驚現「最小病例」僅4個月大! 必防4種肉毒桿菌中毒感染形式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孕婦牙齒不健康,寶寶早產機率大!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說,根據數據顯示,患有牙周病的孕婦比健康孕婦早產機率高了近3倍,而新生兒體重過輕的機率高了2倍。為了改善孕媽口腔健康,台灣中央健康保險署2015年特別新增「懷孕婦女牙結石清除」項目。根據統計95%以上的國人罹患輕重不一的牙周疾病,其中大部...

閱讀詳情 »

肩關節脫臼了,該如何治療才不會造成反覆脫臼呢?  肩關節脫臼時,首要是先將關節復位,復位後用三角巾或肩關節保護架保護好。 大部分第一次肩關節脫臼的病患在復位後, 採取保守療法即可。但當受傷的年紀越輕時,肩關節再次脫臼的機率就大大提高。 若已經是反覆性脫臼或需要參與激烈碰撞運動者,建議要做手術修補破裂...

閱讀詳情 »

台灣疾管署2015年1月23日公布,一名2歲男童已經接種疫苗,但卻仍因感染流感併發重症致死的個案。從發病到死亡只有短短一周,病毒檢驗結果是H3N2,為台灣104年第二例。該男童曾在103年11月初接種流感疫苗,104年1月9日出現咳嗽、發燒等感冒症狀,共轉診就醫3次,13日有胸部凹陷、呼吸窘迫現象轉...

閱讀詳情 »

天氣冷颼颼,顏面神經失調患者暴增。一位48歲的陳先生,連日加班,工作壓力大,突然出現嘴角下垂、左眼無法閉合等症狀,但沒有合併麻木、意識障礙或手足肢體活動障礙,醫師診斷後排除是中風,而是罹患顏面神經麻痺。最近加上氣候寒冷因素催化下,類似案例增加5成。該患者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林佳瑩診治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