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乳房植入物安全受重視 那陰道人工網膜政府把關沒?

乳房植入物安全受重視 那陰道人工網膜政府把關沒?

美國FDA在本(7)月24日因引發罕見淋巴癌BIA-ALCL的疑慮,要求乳房植入物製造廠愛力根(Allergan)將特定的絨毛面植入物下架,愛力根因此主動進行全球回收。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隨即公告要求台灣愛力根儘速回收粗紋理面乳房植入物外,同時提供產品流向、數量及病眾使用情形,後續應回報食藥署若有「乳房植入物相關大細胞淋巴瘤」受害病人之因應計畫。

除了乳房植入物,目前已遭美、澳等國禁用的「陰道人工網膜」,是另1個引發國際議論的醫療植入物,衛福部卻無積極管理態度。台灣女人連線與林淑芬立法委員於今(30)日召開記者會,提出嚴正抗議,要求政府對高風險醫療植入物推行「使用登錄制度」,讓女性不再當藥廠白老鼠。

「陰道人工網膜」是用來處理女性尿失禁及子宮脫垂的植入物,將其植入在陰道壁加強支撐力量。這項產品於1996年在美國上市時,被歸類於不需作人體試驗的第2類醫材,但許多患者在植入後發生出血、穿出陰道壁等情況,導致長期疼痛、性交疼痛、臟器穿孔甚至死亡等後遺症,2010年起,國際間已有眾多受害女性對製造商及政府提出集體訴訟。

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黃淑英指出,美國在2016年已將陰道網膜的醫材等級從第2類提升至第3類,並要求廠商在33個月內完成上市前核准,且必須提交安全性及有效性的人體試驗成果,但廠商在期限過後仍無法提出人體試驗的安全性證據,故美國已在今年4月宣布禁用;澳洲與紐西蘭也於2017年底禁用;加拿大則限定使用範圍;英國於2018年宣布暫停使用,並研擬更明確的規範。但我國衛福部直到2017年7月才將陰道網膜由第2類醫材提升到第3類,卻僅要求廠商繳交安全性報告,而不是人體試驗成果。台灣在2013年有59件不良反應事件,2017年則有303件,這樣的行為就等於將民眾當白老鼠。

黃淑英呼籲政府,應該趁《醫療器材管理法》仍卡在朝野協商階段時,將高風險醫療植入物的登錄機制入法,才能有效保障民眾權益。另也希望在相關手術說明,以清單檢核方式清楚告知民眾風險後才執行。

衛福部食藥署醫材及化妝品管理組組長杜培文表示,陰道人工網膜已入上市後安全監視,要求業者每半年持續評估,提出報告,因此也會涵蓋人體使用情形。此外,食藥署也於3月召開醫療器材安全評估諮議會討論此類產品在國內使用之安全性,國內臨床專家及相關醫學會代表均認為,此類產品之風險主要與醫師專業訓練、病人篩選等臨床使用相關,國內相關臨床研究顯示,國內使用此類產品之網膜糜爛發生率(約5%)相較國外發生率低;另國內手術成功率(約90%)相較於國外成功率高。

由於國內高齡病人仍有此類產品之使用需求,以降低手術時間,並減少自體老化組織支撐力道不足之術後臟器脫垂復發風險,經評估,該類產品對病人之利益大於風險,目前尚無更佳之替代療法,專家建議國內不應禁用或停用此類產品,以免國內有需求病人無法獲得妥善治療,但應加強此類產品使用醫師及醫院之使用訓練。食藥署已發函相關醫學會,注意此類產品使用風險,並積極與相關單位研議加強管理使用此類醫療器材之醫師訓練機制,以及病人手術同意書內容。

而針對建立針對患者使用的追蹤登錄機制,希望能夠透過目前正在修法的《醫療器材管理法》草案第19條,再增子法約束廠商。但黃淑英則指出,草案第19條,僅能追蹤產品流向資料,其實沒有任何與患者使用情況追蹤相關的概念。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科技進步讓低頭族滿街跑,眼睛使用過度已是家常便飯,這樣的演變造就「葉黃素」在保健食品的詢問度名列前茅,但它真的這麼神奇嗎?對眼睛相關疾病是否都有幫助?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藥劑科藥師林威廷表示,葉黃素是一種脂溶性類胡蘿蔔素,本身是一種抗氧化物,它和玉米黃素都是眼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運動一定要穿運動鞋?涼鞋、休閒鞋 不行嗎?運動過程中,雙腳必須承受相當的強度、衝擊以及反作用力,若沒有做好保護,很容易造成運動傷害,所以,運動時最好能穿專用運動鞋;如果不行,至少要選一雙具備好的吸震性、包覆性、穩固性和韌性的鞋子,除了達到舒適性外,也能避免傷害發生。運動鞋保...

閱讀詳情 »

睡眠障礙的十大迷思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活力充沛、思路清晰!那麼,有些時候我們會全身緊繃、提不起勁,甚至工作或開會時無法專注、有些焦躁,很想思考卻腦袋罷工,這些是怎麼回事? 睡眠品質是我們改善上述狀況的關鍵,也是個人健康與否的鎖鑰。原本該放鬆身心的時刻,有些人卻因障礙困擾,累了不知如何放鬆、倦了不知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許多公司舉辦尾牙、邀請好友聚會一起唱歌狂歡,慶祝新一年結束,可是每次跟朋友一起唱卡拉OK,有時唱歌飆高音導致聲音沙啞又破音,整個喉嚨鎖起來,唱到連話都說不出來。萬芳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林文勝醫師表示,唱歌發音方法不對、喉嚨尖叫聲帶會受傷,提醒民眾唱歌別用力嘶吼,記得多補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