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乳癌取代肺癌變全球癌王 漏盯「血糖」恐害罹癌風險多4成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2020年12月公布,乳癌已躍居全球常見癌症的第一名,取代原來的肺癌。而想預防乳癌上身,還得盯緊血糖,醫師提醒,除了家族遺傳,高血糖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引發乳癌機率,比一般人提高2到4成,糖尿病前期與糖尿病的婦女,一定要注意定期進行乳房篩檢。

乳癌一向是台灣女性的最大殺手,自2006年起就高居女性癌症之首,每年新增確診約1萬4千人,相當於每37分鐘就有一名女性罹患乳癌,發生年齡中位數也較其他癌症早。

立達診所乳房外科專科醫師張容蓉提醒,台灣乳癌的風險因子,除了家族遺傳之外,醫界近年來研究更發現糖尿病與乳癌之間的關係密切,共同危險因子就來自於高血糖。

2011年《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一項大型研究就發現,空腹血糖略偏高(100至125 mg/dL)的前期糖尿者(未達糖尿病的診斷標準126 mg/dL),死於乳癌等癌症的風險明顯升高。且包括肥胖,偏好油炸、含糖飲料的不健康飲食,以及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型態,都是乳癌的危險因子。

糖尿病為什麼會誘發乳癌?張容蓉指出,有可能是來自於胰島素阻抗、高血糖以及身體長期處於發炎,還有就是肥胖、不運動等多重因素影響,提高了乳癌等癌症的發生機會。尤其第二型糖尿病在過去十年來的全球研究顯示,發生乳癌在內的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明顯比一般人高。

張容蓉說,第二型糖尿病患絕大多數屬於肥胖,肥胖人的體內常有過多脂肪細胞,極易釋放某些成分引起發炎反應,讓身體對胰島素的正常反應變差,惡性循環下都可能造成癌細胞增生。因此,糖尿病患千萬不要任意停用降血糖藥物才能保護自身,降低罹癌風險。

張容蓉提醒,高血糖與糖尿病患是乳癌的高危險群,生活要做到下列要點,才能擺脫乳癌風險,包括:定期進行乳癌篩檢、積極控制體重、減糖飲食、多吃白肉與五穀蔬食、規律運動、禁止抽菸、減少飲酒。

照片來源:立達診所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國內外疫苗陸續簽約 陳時中鬆口:採購可加碼到3500萬劑

陳時中預測全球解封在明年初! 盛傳首批疫苗下周抵台「沒否認」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國內今日新增219例COVID-19本土確診,其中高雄今天沒有新增病例。高雄連續2天「+0」,高雄市長陳其邁提醒「不要特別高興」,要戰戰兢兢做好準備,若一鬆懈疫情又會上升,國外有許多這樣的例子。高雄今日沒有新增本土病例,連續2天零確診,陳其邁今日下午在防疫記者會上直說「不要特別高興」,病毒特性和國內...

閱讀詳情 »

國內疫情嚴峻,基隆市成功市場因傳出群聚事件,自5月20日起即休市,直到6月4日才恢復營業。不過基隆市長林右昌下午於防疫記者會說明,昨(7)日的確診案例中,其中1例案11454經過疫調後,發現是成功市場豬肉攤商,50多位歲男性,今日已經要求成功市場再次休市,進行全面清消,並針對所有攤商擴大進行全面性的...

閱讀詳情 »

今天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國際疫苗供貨有問題,才需要等到7月才有疫苗,目前3級管制延長到6/28,未來是否能在8月前降至2級管制? 對此柯文哲坦言,全台疫苗覆蓋率至少要達70%,才能達到全體免疫保護的效果,若未達到就解封,恐怕感染人數還是會上升。柯文哲坦言,北市府也曾想要自己採購疫苗,但中央政府比起地方...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219例COVID-19確定病例,均為本土個案,確診個案中新增22例死亡。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5月11日至6月7日200多個死亡個案中,年紀60歲以上有92人死亡,有潛伏疾病的占83%左右,都有慢性潛伏疾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下午舉行嚴重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