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專家薇薇安2016年底乳腺癌病逝,生前對於病情低調,鮮少人知道她的病況,突然離世消息令人震驚,據傳,當時她發現罹癌時已經是乳癌末期,完全沒有開刀機會治療。鐵娘子洪秀柱也曾於2011年檢查出乳癌第1期,顯示乳癌越來越多。
乳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一直高居台灣女性癌症首位,不少人聞之色變,隨著醫學進步,癌症治療日新月異,中西醫合併也成為治療趨勢,藉由特製中藥有助調理體質改善病情,消除體內致癌環境,這樣才能有效降低腫瘤生長的環境。
粉領族楊小姐1年前經醫師確診左側乳房罹患2至3公分的第1期乳癌,因腫瘤依附於血管動脈旁,西醫評估手術風險高,無法動刀切除病灶,建議先採取局部放射治療,經過幾次療程後,腫瘤變小,原以為癌細胞生長有獲得控制,未料幾個月後,腫瘤又長大近7公分。
醫師決定先切除距離動脈較遠的部分腫瘤後觀察病情,卻沒想幾個月內癌細胞竟擴增到14公分,再經過放療和化療之後,腫瘤雖然縮小一些,但其實身體早就難以負荷,過沒多久腫瘤又急速生長到40公分,腫瘤皮表甚至呈現明顯的黑黃色病灶,病情不樂觀。
難抵惡性腫瘤來勢洶洶,加上放療和化療耗損大量元氣,此時楊小姐已相當虛弱,每天僅能倒臥在病床,生活無法自理,醫師甚至向家屬建議將病患移往安寧病房,才能獲得比較完善的照顧。
家屬雖感心痛,但仍不放棄任何一線希望,經親友介紹推薦,轉求中醫治療,收治該名病患的濟群欣中醫診所立刻安排外診,診察後開了癌末特殊乳癌複方讓患者服用,住院治療1周後,原本氣若游絲的病患7天後已可起身坐在病床上,隔天就可返家休養。
接下來,歷經1個月的細心治療,腫瘤幾乎已失去原本的活性,不過因為腫瘤當初已腫大撐破皮膚表面,如今皮層則呈現乾枯的乳白色狀,而原本40公分的乳癌已萎縮至14公分左右,病患的身體也慢慢恢復元氣,後續病況仍須追蹤觀察。
濟群欣中醫診所郭榮宗中醫師表示,西醫治療通常只針對癌症病因,採取切除腫瘤或使用放化療殺死癌細胞的治療方式,但治療過程中,癌細胞賴以生存的環境卻沒改變,腫瘤就不容易徹底消失,因此不少癌症患者開完刀、進行放化療後,癌症還是容易出現轉移或復發。
針對癌症手術、放化療後,仍一直發生轉移與復發腫瘤,郭榮宗認為,中醫「腫瘤治療123」治癌準則值得參考:(1)當務之急應先清除體內毒素,排除有害於身體的物質;(2)接著,再進行改變體質,阻斷癌細胞賴以生存的環境;(3)然後,藉由中藥調理提高身體免疫機制,讓腫瘤於最短時間內獲得有效控制,降低一再轉移和復發的機率。
癌症治療方式多元,且中西醫各有擅長,郭榮宗強調,西醫多採取手術、放療、化療等主動進攻的方式對付癌細胞;中醫則轉攻為守,平和改善西醫治療期間的副作用,並藉由提升免疫功能降低復發。
事實上,中西醫聯手對抗癌症病魔已成趨勢,兩者結合更有利癌症治療。最後,郭榮宗提醒,平日少食加工食品、少接觸空汙油煙,規律作息、適度運動、常保心情愉快,才是遠離癌症的根本之道。
相關搜尋: 健康養身養身健康養生食譜健康養生餐健康養身毛巾操健康養生網
相關推薦
土撥鼠模式研發 B肝康復有望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B肝治療出現新契機!台大醫院今(3)與嬌生股份有限公司楊森藥廠簽約,將合作發展以「治癒」為目標的第三代B肝治療藥物。利用台大研究團隊研發的土撥鼠模式及小鼠模式,可望加速研究速度,預計約5年進入人體臨床實驗,10年完成上市。台灣與其他亞洲國家同為B型肝炎高盛行區,有80%以上...
閱讀詳情 »微創手術改良為二切口 降低感染風險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傳統在治療肺癌上,多以標準的胸腔鏡手術居多,且手術過程需要3個以上切口來進行,造成術後感染機率較高,為能改善此狀況,高醫將胸腔內視鏡手術改良為二切口,減少手術傷口,有效提升患者恢復時間。過去傳統開胸手術,不但傷口大,且出血多,術後患者也必須忍耐疼痛;高醫胸腔外科主治醫師李瑞...
閱讀詳情 »家長加強營養認知 孩童快樂健康成長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想要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生活飲食習慣非常重要!根據一項親子飲食矯正計畫的調查顯示,國小學生及其家長在參加營養認知活動後,孩童攝取乳品比例以及吃全穀比例都有提升,而且孩童吃早餐的比例也大幅提高;顯然家長對於營養知識的加強,對於孩童快樂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幫助。該項調查是針對過去參與...
閱讀詳情 »腸病毒來勢洶洶 中市籲勞工享有薪照顧假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今年腸病毒疫情來勢洶洶,台中市政府為解決停班停課兒童的托育問題,特別提供勞工經費補助;該市府並呼籲中央,勞工也應享5天有薪照顧假。台中市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長邱惠慈表示,上週國內急診就診腸病毒個案比率急速上升至19.03%,是7年來同期最高值。而中市個案比率到24.98%,今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