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告別自發性顫抖症 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可改善

告別自發性顫抖症 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可改善

有些人雖四肢健全,卻因自發性顫抖症而不能獨立生活,日前1名42歲溫先生即是如此,對他的日常生活、工作與社交帶來極大困擾。經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神經學的評估與檢查,診斷為原發性顫抖症,建議採神波刀「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治療,無創的非侵入性治療精準,毋須麻醉或在病人腦中植入電極及電池,搭配MRI核磁共振導航1次完成,無感染、腦出血併發症,用來治療原發性顫抖成效顯著。

神經內科醫師洪千岱表示,原發性顫抖係因神經退化,造成身體不同部位持續性顫抖,沒有具體的潛在原因,在老年人中最常見,但也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超過一半以上的原發性顫抖病人有家族遺傳病史,目前預估國內約有40萬名患者,其中有10萬人的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除了無法準確握筆寫字、拿杯子容易把水灑出來,操作比較精密的事務,如拿鑰匙開鎖,對他們也是很大的挑戰。

傳統上治療原發性顫抖症會先採藥物治療,若症狀無法控制,則須進一步手術。神經外科醫師羅偉倫表示,傳統外科手術如丘腦切開術(Thalamotomy)或裝置深部腦刺激器(DBS),兩者皆需要進行開顱手術,鑽洞後以電燒專用的鈍針深入腦部丘腦,進行燒灼或植入電刺激用的晶片持續電刺激,雖治療成效顯著,惟許多病友忌憚需要開腦及體內安放電極後的風險,導致裹足不前。

相較於傳統外科侵入式手術,神波刀「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為非侵入性無創治療,洪千岱說明,透過超過1,000個超音波探頭集中能量,在丘腦加熱局部腦區使神經壞死,打斷產生顫抖的神經迴路,過程中無須麻醉,無須打開頭骨,執行中就可以透過核磁共振準確導引能量到目標的神經核(長寬約2毫米),並立即達到治療顫抖的效果,將是未來取代開顱手術的主流治療。

身受顫抖症困擾的患者溫先生則提到,自己 35歲時突然病發,讓他的人生從彩色變黑白,發病初期採藥物治療,情況控制良好,但2年後控制效果逐漸不佳,顫抖程度日益嚴重,讓他無法與家人、朋友正常吃飯,也找不到工作,影響社交活動及心理,直到雙和醫院醫療團隊採用神波刀精準的治療技術,1次完成顫抖治療,改善他的生活品質,也恢復自信。

相關推薦

(圖片來源image.baidu) 它是最便宜的鹼性食物,暗藏7大養生奇效 導讀 海帶是公認最有營養的食物,它可是鹼性食物,而且價格非常便宜,多食用對健康是非常有益的,那麼海帶的養生功效都有哪些呢?   讓秀髮黑又亮 可能你知道最多的是能令頭髮烏黑的黑芝麻,能令毛髮生長的生薑,或者是能令...

閱讀詳情 »

家住金華的張阿姨,55歲,平常在飯店做清潔工上週二,她的左眼開始莫名其妙地發癢,起初以為是灰塵進了眼睛,沒當回事,可是三天過去了,眼睛越來越癢,實在受不了,才在家人陪同下到金華市人民醫院檢查。坐診的是眼科副主任醫師曹月紅,經檢查,她發現,張阿姨的睫毛看起來有點奇怪,左眼睫毛比右眼濃密蠻多。用裂隙燈顯...

閱讀詳情 »

(圖片來源:wikihow) 最有創造性 這個時段最適合做一些創造性活動,因為這時候你的腦子最活躍。美國科學家的研究認為:隨著體內雌激素水平的升高,人的認知能力也隨著升高。如果 你的週期是28天,那麼你在第12天到第14天時大腦最好用,短時記憶力也最強。把重要的會議和談判都安排在這段時間進行,你的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朱姵慈)有名六旬婦女,左胸反覆出現疼痛,咳嗽超過兩個月,就醫後,X光顯示她有左側大量肋膜積水,但是即使進行肋膜抽水細胞學檢查,加上傳統肋膜切片,仍無法確定積水之病因。之後接受引進的內科肋膜腔鏡診斷後,才驚覺她的肋膜上長腫瘤,切片證實為第4期肺腺癌,隨即展開治療。中國醫藥大學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