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乳癌慢性化 活得久更要活得好

乳癌慢性化 活得久更要活得好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目前擔任高雄市心手相連關懷協會理事長的石小姐是乳癌患者,確診後經過了手術、化療、放療、標靶治療,卻仍在短短一年內復發,在大家的鼓勵下,她樂觀以對,除了積極治療,更將愛和鼓勵回饋給其他病友。《ABC抗癌記》鼓勵姊妹「走出來」共蒐集33位轉移性乳癌姊妹的故事,總癌齡達312歲,確診的最低年齡是33歲,復發的最長間隔是14年,知名插畫家凱西.陳也提供公益合作。
自視為癌患 復發恐懼放大四倍
台灣目前每年新增約11,305名乳癌患者,其中約兩成在初次確診病情已轉移,台大醫院外科教授暨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黃俊升醫師指出,目前由於篩檢推動及醫藥進展,乳癌五年平均存活率已達87.2%,但其餘八成能幸運早期發現的患者,每四人就有一人可能在診斷且治療成功後的5年、10年或甚至15年後面臨疾病復發轉移的衝擊。
乳癌慢性化 活得久更要活得好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菊秋表示,根據國際抗癌聯盟統計,未來十年間,全世界將新增高達600多萬的轉移性乳癌患者(Advanced breast cancer, ABC),有賴醫療技術日新月異,乳癌已慢性病化,因此除了活得久,如何活得好更是重要的課題。

研究指出,對復發的恐懼將造成癌症患者憂鬱且降低生活品質,並且以較年輕、已婚、有小孩等患者,恐懼程度較高,另外研究中發現,將自己視為是「腫瘤患者」的女性,其恐懼程度將是把自己當一般人的女性的四倍,在身體對抗乳癌的同時,心理健康同等重要,如何「走出來」,除了外部支持系統協助,也要靠癌友自助。
荷爾蒙受體陽性停經後轉移性乳癌患者  不須提早面對化療
由於轉移性乳癌是終生的,因此治療目標需專注在疾病控制及提供病人可達到的最佳生活品質。黃俊升教授指出,晚期乳癌的疾病管理策略,是以毒性較小的治療方式為優先選擇,根據美國癌症治療指引建議,以乳癌地圖上最大的族群的荷爾蒙受體陽性停經後轉移性乳癌為例,在台灣約有1,700位,可採荷爾蒙治療至第三線無效後,再轉入化學治療,不須提早面對化療副作用。
晚期乳癌患者除需面臨荷爾蒙治療產生抗藥性的心情外,也須承受化學治療帶來的副作用,如何以精準醫療策略,在療效之外且兼顧病人生活品質,是目前發展的趨勢。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426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78歲張姓老翁於1年前被診斷出輕度失智,總認為住在同個屋簷下的兒子是情報局派來監視他的,因此處處提防且不時辱罵,讓為了照顧他而提早退休的張先生身心壓力難以負荷,在尋求台北慈濟醫院失能服務中心李嘉富主任諮詢後,父子倆衝突狀況已減緩許多。 然而近3個月,為配合COVID-...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田柏升報導】罹患糖尿病,就像把身體器官泡在糖水裡,時間久了,會引起各種併發症,這就是為什麼控制血糖很重要。許多專家都呼籲糖友穩定控糖才能維持免疫力,而兩者究竟有什麼關係?血糖不控制 醫師比喻血液如飲料黏答答內分泌新陳代謝科游能俊醫師形容,血糖沒控制好,就像含糖飲料一樣具有黏性,紅白血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大公衛學院今(1)日再提解封指數,目前有2個小於0.01國家,包含冰島與台灣,但美國、中南美、中非、法國仍然很高,台大公衛強調,只要解封指數小於1,就可考慮針對當地適度開啟邊境。同時台大公衛也呼籲,新冠疫苗開發勢必會國際間團體合作,台灣一定要參與其中,加快本土疫苗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線蟲是世界上最多的動物,而有許多線蟲為寄生型線蟲,會寄生各類動植物,造成經濟作物巨大的損失,並在開發中國家廣泛地傳染疾病。蠔菇快速麻痺線蟲 以此獲取養份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薛雁冰助研究員近期帶領研究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二篇有關「食肉真菌捕捉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