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乳癌新曙光 電漿刀手術助重建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第一名,每年新增病例超過八千人;由於乳癌篩檢的普及,使得乳癌可以及早發現,及早接受治療,治癒率已大幅提升。乳癌治療首重手術切除,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新科技「電漿刀」,不但能降低手術疼痛感,且併發症減少,使得乳癌切除後的重建,更能避免復發與感染。

長庚紀念醫院台北院區乳房外科部主任陳訓徹表示,目前針對乳癌手術切除治療時,大多使用傳統電燒刀與新科技電漿刀;由於電燒刀能量較大,會因高溫而將乳房週遭組織破壞;至於電漿刀因熱度降低,可減少皮膚遭受破壞,尤其是針對皮瓣切除,可以減少皮瓣壞死。

目前國外乳癌手術治療,已朝向切除後直接進行重建手術,且相當普遍,而國內乳癌治療也逐漸有此趨勢,尤其是台灣乳癌病友罹患年齡較歐美年輕許多,相較於較年長患者,對於乳房重建的需求也較大。

乳房重建包括置入水袋、矽膠,自體脂肪移植等方式。陳訓徹主任指出,最重要的還是要先將癌細胞切除乾淨,才能減少復發機率,且併發症也較少,才能有較降低感染機率;這除了與醫師的技術相關外,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新設備的協助,也是相當重要的。

陳訓徹主任進一步說明,乳癌手術以部分切除為主流,若需全切除手術時,先考慮是否可進行「乳頭保留手術」。為了能讓乳頭完整保留,且同時要將乳腺切除乾淨,使之不易復發,此時電漿刀就能發揮功能;因電燒刀可能產生5-10%的乳頭壞死,但採用電漿刀來進行手術,以目前臨床狀況來看較無此現象。

乳癌病友進行手術切除時保留乳頭手術在歐洲已有15年的經驗,長庚醫院也已完成76例,根據該院統計,目前接受乳頭保留手術的乳癌病友,都沒有復發情況;陳訓徹主任強調,針對保留手術,必須是乳癌不可太大,較早期的病人,且乳癌位置不可離乳暈太近,及沒有高復發危險因子者較為適宣。

根據統計,國內乳癌病友在手術切除後直接進行重建手術的比例大約佔一成五;陳訓徹主任說,除了年紀因素外,病友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才是主要原因。做完重建手術後,乳癌病友確實能夠在外觀上更顯自信。陳訓徹主任也特別提醒,年輕的乳癌病友更易局部復發,因此要更加小心,選擇最適當的治療方式。

台灣乳房醫學會於本週六日舉辦「2013亞洲地區乳癌學術交流論壇」,陳訓徹主任並將於會中分享乳癌手術治療新科技「電漿刀」的臨床經驗;台灣乳房醫學會期待病友們能更加了解乳癌治療的新發展,進而勇敢抗癌,積極接受治療。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124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針對6月3日《自由時報》報載「自經區國際醫療全台恐都變專區」一文,衛生福利部再次提出嚴正說明,強調只會在全台自由經濟示範區設立一至二處國際健康產業園區,絕對不會遍地開花。衛福部醫事司李偉強司長表示,根據國外經驗,也都只選擇一至二個自由經濟示範區設立國際健康產業園區而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有關《自由時報》讀者投書《輻射食品標準把關 台灣人不如美韓牲畜?》一文,食藥署特別澄清說明並再次重申,自日本發生311海嘯後,便針對福島等五縣產品,持續採取暫停受理輸入查驗申請,並對五縣以外地區八大類產品與茶類產品,採取逐批查驗輻射措施,嚴格把關,確保日本輸台食品輻射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今年55歲的林博士平時不菸不酒,生活作息規律,20年來身體檢查都正常。5年前開始,睡覺時會感覺肚子痛,且會一路痛到背,起初以為只是吃太撐、胃不舒服並不以為意,到診所就醫後,被誤診為腸躁症,一直到至醫院進一步檢查後,才被宣告罹患胰臟癌。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楊士弘醫師表示,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勤洗手,遠離腸病毒!疾病管制署公布上周腸病毒就診人次約3.3萬人,再創今年單周新高,全台共有460班級停課。該署呼籲民眾,注意個人衛生習慣正確勤洗手,並提醒家長,2歲以下嬰幼兒為感染重症的高危險群,一旦出現重症徵兆,應立即送至大醫院。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周腸病毒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