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乳癌死亡率增 醫:20歲後每月自我檢查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癌症連續31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其中高居癌症死亡率第四的女性乳房癌,近年標準化死亡率明顯增加;醫師提醒,透過定期篩檢能趁早期發現、及早治療,建議女性20歲開始每個月自我檢查,35歲以上每年到醫院做一次乳房檢查,45-69歲,就可配合國健局每兩年一次補助的免費乳房攝影檢查。

衛生署豐原醫院乳房外科醫師袁天民表示,乳癌的發生目前並沒有確切原因,包括遺傳基因、個人體質、女性荷爾蒙、環境因素、情緒等都可能影響,因此建議女性20歲開始每個月進行自我檢查。

檢查上下範圍從鎖骨到乳房下緣,左右範圍從胸骨中線至腋窩中線,檢查涵蓋全部的乳房組織及周邊淋巴結;一般有月經女性,在每個月月經乾淨後7天內檢查,停經後女性、子宮切除者以及懷孕期媽媽,則需每月固定一天檢查。

檢查方式如下:

看一看:站在鏡子前,舉起兩臂高於頭頂,接著將雙手放下並置於腰上,觀察乳房和乳頭的大小及形狀有無改變、皮膚是否有縐褶凹陷。

摸一摸:平躺時用少量潤膚油,或在洗澡時抹上肥皂,以便檢查時觸摸滑動。

1.站立檢查:站立,左手置於腦後;右手中間三指併攏,以指腹按壓、螺旋、滑動,仔細檢查整個左側乳房及乳頭下有無硬塊,並依相同方法檢查左側乳房。

2.平躺檢查:平躺,左肩墊一小枕頭,左手置於頸下,以右手如同站立檢查的方式檢查整個乳房。

擠一擠:用拇指及食指輕輕擠壓兩側乳頭,觀察是否有無異樣分泌物。

豐原醫院癌症資源中心個管師楊瑋婷表示,台灣乳癌雖好發於40-50歲女性,但40歲以下也不能忽視!尤其有乳癌家族史、曾患一側乳癌、患有如子宮內腺瘤癌、卵巢癌等其他種類癌症、嗜吃高脂肪食物、從未哺乳或不孕婦女、初經過早(10歲左右)或停經過晚(50歲後)、大於35歲的初產婦,以及荷爾蒙異常者,上述罹癌高危險群,臨床統計其機率比一般人高出5-6倍,更應定期自我檢測並接受篩檢。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9806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日前台大外科醫師甫從醫美診所返回醫界,他的回歸也顯現了光鮮亮麗的美容醫學與五大科所面臨的醫糾風險其實不相上下。為解決頻傳的醫美亂象,政府近期陸續加強美容醫學品質認證、醫美違法廣告檢舉等行動,而業界也紛紛專對醫療產業第一線人員-醫師,進行相關法規的輔導課程,加強醫病關係的溝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台灣民間常愛使用草藥偏方,但是要用之前,最好能諮詢醫師,以免愈用愈糟!皮膚科門診中,就有一名40歲男子,因為肌肉關節痠痛,自行敷用草藥「黑面馬」在膝蓋痠痛處,沒想到膝蓋反腫得像黑麵龜,竟引發接觸性皮膚炎。收治這名男子的光田醫院皮膚科醫師廖利亨醫師指出,該名男子平日喜歡打籃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年後很多民眾都會有體重增加的困擾,致使一波減重潮又開始湧現;不只是上減重班,甚至有人會依據坊間有關減重的暢銷書籍,照表操課。不過,醫師提醒,千萬別在短時間內大幅減重,快速減肥,可能會導致身體狀況出問題。楊永榮中醫師表示,過年期間民眾吃得多、運動少,再加上身體的代謝慢,體重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1名22歲女性,因體重達75公斤,加上健康檢查時,發現有脂肪肝的問題,因此立志減肥,每天只喝無糖優酪乳,且不攝取糖類、澱粉等熱量,但體重不但沒下降,甚至嚴重出現昏眩等不適現象,經就醫進行基因分析,醫師發現原來是基因異常導致,才會無法順利減肥。患者經分析顯示,屬於ADRB3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