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乳癌風險高與乳房大小無關,卻與這「危險因子」有關…

作者:張世傑

胸部大較易得乳癌?這是許多女性的迷思。醫師指出,胸部大小與乳癌無直接因果關係,但研究發現,肥胖會增加罹癌風險,若因肥胖而胸前偉大,乳癌風險確實比一般女性高,尤其是停經後的肥胖婦女更要留意。

乳癌風險高與乳房大小無關,卻與這「危險因子」有關…

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教授指出,乳癌連續多年來蟬聯台灣女性第1好發癌症,發生率增加速度位居10大癌症之首,好發部位為乳房的乳腺管、乳小葉,以及乳頭:初期雖無明顯症狀,但發現時多已屬晚期。

乳癌風險多 謹記5大徵兆

提醒女性朋友:若1.乳頭出現帶血的分泌物、2.乳房發生異常凹陷、3.乳房皮膚紅腫及潰爛、4.腋下淋巴腫脹、5.乳房形狀突然改變等5大徵兆,一定要立即就醫檢查;因乳癌除了侵犯乳房本身,也容易轉移到遠處器官,千萬不可小覷。

另外,研究已證實,初經早於12歲前、停經晚於55歲後,以及肥胖、有酗酒習慣者,罹患乳癌風險比一般人高出1至2倍;另外,30歲後才生第1胎、未曾生育者,以及停經後肥胖者,罹患乳癌的風險則高出2至4倍。

乳癌風險高與乳房大小無關,卻與這「危險因子」有關…

乳癌是女性健康隱形殺手,高脂肪飲食及肥胖都會影響癌細胞孳生。

停經婦女罹癌 肥胖是因素

張金堅教授強調,胸部大小跟罹癌機率無直接關聯。但胸部豐滿的女性有腫瘤可能比較不容易以觸診摸到,發現時情況通常已較為嚴重。同樣地,有副乳的女性,並不會增加罹患乳癌的機率,但因為副乳有乳腺,所以要注意定期檢查。

另外,體重過重、肥胖和久坐的生活型態,已被證實會增加停經婦女罹患乳癌的風險。主因是肥胖使血液循環中雌激素濃度增加,容易促使乳癌細胞加速繁殖、增生。建議婦女應適度控制體重,進行規律的運動,以及少吃高脂肪食物。

飲食+運動 降低罹乳癌風險

飲食上,應掌握「1.嚴禁油炸、減少肉食」、「2.低脂飲食、避免動物脂肪」,少吃油、高脂食物,應多吃蔬菜。像十字花科蔬菜、深色葉菜類蔬菜、豆類食物、番茄、黃豆製品等,都有助減少乳癌風險,民眾可以考慮均衡攝取這些食物。

同時,運動也可以防癌,一般健康的民眾若有規律的運動的習慣,確實可以降低罹癌的機率,有效預防國人發生率高的乳癌、大腸癌等癌症。但運動不只能防癌,對於癌症病友也有一定的幫助。譬如說,許多乳癌患者手術後,很多人手舉不起來,長期下來很容易出現類似五十肩的狀況,這時候介入治療性運動,可以幫助乳癌患者恢復手部功能。

【防治乳癌小叮嚀】:

最好的乳癌防治習慣是每月的自我檢查,確認乳房變化及異狀,以及定期安排乳房超音波、乳房攝影等儀器檢查,以利揪出不易發現的微小徵兆。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全球人口老化與醫院復健資源不足問題日益嚴重,少子化的人口結構,讓年長者或行動不便者在復健之路上格外坎坷,特別要舟車勞頓、隨伺在旁,影響到院復健的意願。行動不便的患者除了配合專業醫師的復健療程,也希望加強居家鍛鍊,以坐姿使用跑步機鍛鍊下肢,而國內知名運動健身器材廠商岱宇公司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女性月經來潮後,每個月都會為了這位「好朋友」而困擾,不只是生活上會有所不便,甚至身體上也常會有所不適,尤其是生理期的「經痛」問題,更是會大大影響到心情。而目前坊間有推出四物加強配方沖泡包,強調可緩解生理期不適的經痛,正受到廣大女性青睞;對此,中醫師張家蓓則指出,四物加強配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剛生產結束,肚皮整個鬆垮垮,再加上妊娠紋,簡直就是醜到爆!」王小姐去年為了生龍子,才結婚沒多久,緊接著就懷孕,終於如願以償,產下龍子,但產後卻有肚皮鬆垮以及妊娠紋的困擾,讓她好煩惱;還好經友人介紹,到史丹佛健康美學診所以複合式雞尾酒療法治療,一舉擺平了肉鬆與妊娠紋,讓她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為了讓眼睛深邃動人,許多女生在出門前,常拿著夾睫毛夾,或是使用睫毛膏,希望眼睫毛又長又翹。不過,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提醒,衛生署從未核准燙睫毛產品,愛美的女生可得謹慎購買。食藥局醫療器材及化粧品組組長鄧書芳指出,美化睫毛已經成為彩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了增加民眾對選用睫毛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