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乳量不足 新手媽擠奶擠到「媽媽手」

乳量不足 新手媽擠奶擠到「媽媽手」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一位28歲生第一胎的新手媽媽,因乳量不足,自己成天雙手擠奶集乳哺育新生兒,不到一週就覺得左右手的大拇指底部逐漸使不上力,甚至雙手手腕關節外側痛到無法擰毛巾拿奶瓶,就診後確診罹患「媽媽手」。

擠奶手部擺位不當 拇指過度使用易導致媽媽手

收治該名婦女的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復健部主任趙明哲表示,經詢問病史,發現其在懷孕末期有肢體水腫情形,若懷孕末期有肢體水腫容易導致孕婦肌腱腫脹或周邊神經壓迫,再加上產後擠乳的姿勢不正確,便容易患上 「媽媽手」。而媽媽手正式醫學名稱為「橈骨莖突狹窄性肌腱滑膜囊炎」,其位置在大拇指底部、靠近手腕的外側邊,由於手腕不當施力導致伸拇短肌與外展拇長肌肌腱及滑膜發炎腫脹,而造成疼痛。

媽媽手非女性專利 超音波導引肌腱注射可治療

趙明哲主任說,該名婦人的「媽媽手」經過超音波導引肌腱注射藥物,很快就獲得緩解,搭配物理治療師執行超音波等儀器治療與運動指導,與職能治療師製作護木穿戴、教導省力的擠乳育兒方法,接受兩週的復健治療後,已恢復腕關節的正常功能。

趙明哲主任強調,新手媽媽的擠奶集乳,可以請先生協助,若需自己擠乳,使用同側手肘時應盡量貼近腰部,讓手腕關節接近直立方向,拇指才能省力外展,比較不會因擠乳而罹患「媽媽手」;此外,媽媽手好發族群不單只有女性而已,通常會與職業傷害及不適當的手工具使用有關。

抱嬰、哺乳姿勢要正確 盡早就醫免受痛楚

趙明哲主任建議,新手媽媽在抱嬰兒時,盡量讓手掌、手腕成一直線,與五指平均分攤嬰兒的重量,可避免嬰兒重量只由虎口及大拇指承受;哺育母乳時,不要過度使用拇指,或是持續同一姿勢太久。最重要的是,一旦發覺手腕外側持續疼痛,休息亦未改善,應及早尋求復健專科醫師診療,避免服用過多藥物影響哺乳,並預防嚴重到需要開刀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14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1名28歲男性,雖年輕力壯卻有膝蓋疼痛的困擾,不但上下樓會發出聲音,還常有無力的現象,就醫檢查,醫生確診為髕骨軟化症;彰濱秀傳紀念醫院骨科部主任譚台笙指出,患者是因習慣將雙腳往後彎等不良坐姿,促使增加髕骨與股骨間的壓力,才導致髕骨外翻、軟化等症狀。臨床上,因髕骨軟化症就診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為響應2013年世界無菸日,董氏基金會與世界肺臟基金等民間團體合作,在「華文戒菸網」建置「揭露菸商真面目」專區。民間團體並呼籲政府應擔起責任對抗菸商操控,儘快依循WHO的「菸草控制框架公約」(簡稱FCTC),進行菸害防制全面性修法。在「揭露菸商真面目」專區中,有揭發跨國菸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為讓視障者也能知道藥袋上所提供的用藥資訊,署立豐原醫院特別推出點字藥袋標示服務物,以減少視障者用錯藥的情形發生。署立豐原醫院藥劑科廖慧伶主任表示,為減少視障者用藥錯誤的危險,特別為視障者增加藥袋點字貼紙服務,點字貼紙有標示如每日服藥次數、每次服藥顆數、藥品服用時間、飯前服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年糕竟然也含毒澱粉!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昨(30)日發布「源廣興寧波年糕」含順丁烯二酸77.3ppm;新北市衛生局立即派員至該公司稽查並調閱出貨紀錄,相關產品共427包,約173.4公斤,已全數封存回收。新北市衛生局表示,經調閱源廣興出貨紀錄,其下游廠商包含全聯超市、頂好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