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乾癬停藥易復發 健保新增「2年期滿續用」條款

乾癬停藥易復發 健保新增「2年期滿續用」條款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乾癬目前有許多藥物可以治療,尤其生物製劑療效頗佳,但由於健保限制僅能給付2年,藥費鮮少有患者能自行負擔。基隆長庚紀念醫院暨情人湖院區皮膚科許仲瑤主任表示,有許多患者治療近兩年就會開始擔憂,好不容易恢復正常,又要等復發才能再治療,病況一直起起伏伏,嚴重影響生活,甚至找到工作又擔心失業。所幸健保署通過新條件,使用生物製劑連續兩次暫緩用藥後復發病史者(停藥後6個月內PASI>10或50%復發),便可持續用藥,不用再適用暫緩用藥的規範,造福許多嚴重且迅速復發的乾癬患者。

乾癬中少見膿疱型 急性發作可短期給付

乾癬患者因免疫系統失調,造成發炎因子流竄全身,使皮膚出現斑塊型皮屑,較嚴重患者更會走到哪、皮屑掉到哪,對求學、求職及人際關係影響甚鉅。花蓮慈濟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洪崧壬說明,其中有全身性膿疱型乾癬是為罕見的臨床表現,全身皮膚大範圍出現膿疱,會有脹痛的情形,同時出現全身系統性症狀如發燒、倦怠、全身無力痠痛、白血球上升,嚴重時甚至須住院觀察治療。   乾癬停藥易復發 健保新增「2年期滿續用」條款

許仲瑤主任補充,有時會因病毒、藥物誘發,全身痛到無法動作。對於急性發作的患者,健保署也通過短期急性用藥給付,可緊急申請一個月藥物治療,大幅緩解不適。

中重度以生物製劑治療 然而2年後停藥易復發

洪崧壬醫師指出,目前治療乾癬的方式很多,如外用藥膏、照光、口服藥物及生物製劑。通常中重度患者,對於傳統治療藥物成效不佳,則可以協助患者申請使用生物製劑治療,依目前健保生物製劑的給付原則為給付2年,2年後就會暫緩用藥,若停藥後復發,必須重新申請,如此反覆對患者來說也是一種身心煎熬,除了承受皮膚復發病情折磨,還有內在的心理壓力與外在壓力。

連續停藥兩次半年內復發 健保通過可持續用藥

因乾癬是慢性發炎疾病,大部分的中重度乾癬患者在暫緩使用生物製劑後,有很高的比例都會再復發,尤其是重度乾癬患者,復發的病況又較為嚴重。洪崧壬醫師提到,今年5月1日起,健保署已通過「使用生物製劑兩年後停藥,連續兩次暫緩用藥後未滿6個月即復發,其嚴重度達PASI 10或50%復發者,則允許持續用藥」,也就是只要患者停藥後,連續兩次半年內嚴重復發,便可以一直使用藥物,不用再擔心停藥復發後,等待重新申請藥物的身心折磨,也被醫師稱為「永不下車」條款。

阻斷發炎因子影響細胞 生物製劑療效佳   乾癬停藥易復發 健保新增「2年期滿續用」條款

生物製劑的療效主要是可以阻斷體內發炎因子的作用,洪崧壬醫師進一步說明,目前有三種生物製劑是阻斷發炎因子中的介白素-17(Interleukin-17,簡稱IL-17)的作用,其中兩種在細胞外中和過量的IL-17A;而另外一種生物製劑是針對細胞表面的IL-17的受體,直接阻擋了包含IL-17A、IL-17C、IL-17F等在內的IL-17家族成員,使其無法與受體結合造成,阻斷後續的免疫反應。後者於日本也有臨床試驗證實有實證,除了對於典型斑塊性乾癬同樣有效,針對全身性膿疱性乾癬患者也有不錯的功效,且作用快速,連頭皮、指甲、肢端難治處也能清除病灶。目前這三種阻斷介白素-17的生物製劑,在台灣已通過健保給付。

值得注意的是,因為育齡女性不建議使用口服A酸,有影響致畸胎的疑慮,若原本有服用的育齡女性者,則建議停藥兩年後才能懷孕,所以針對急性全身的膿疱性乾癬,則會建議直接使用生物製劑。

停藥後妥善健康管理 遠離復發惡性循環

此健保案可大幅幫助許多患者,許仲瑤主任提到,對嚴重且不斷復發的患者來說,病情幾乎會消磨他們的意志,有些人還可能會放棄治療,如今不必再自暴自棄,可以重獲希望。唯一缺點就是不夠嚴重的患者無法受惠。

對於中重度的乾癬患者,洪崧壬醫師建議,停藥後還是必須好好健康管理,雖然有不下車條款可用,但復發仍會影響生活。乾癬患者容易有乾癬性關節炎、三高、代謝症候群等共病,即使停藥也需要妥善控制血壓、血脂、血糖及體重,並盡量保持作息正常,不抽菸飲酒,做好皮膚保養。也要記得定期回診追蹤,讓醫師能掌握病況,遠離復發的惡性循環。

【延伸閱讀】

乾癬治療不中斷 疫情期間兼顧防疫與規律治療最安心

在家上班這樣「坐」 小心肩頸頂叩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58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很多人都會把喝完的可樂瓶要嘛丟掉,要嘛賣給回收廢品的人。比利時的一位教授Willem Van Cotthem,他專門收集別人丟棄的可樂瓶。沒想到短短一年後,就得到了出乎意料的豐碩成果!他把可樂瓶的底部用刀割掉,把瓶蓋弄掉。然後把一個可樂瓶的頭部插進另一個可樂瓶的底部,把它們這樣一個一個的摞起來。用鐵...

閱讀詳情 »

  疾病是人在生活中極力避免的事情,但很多時候疾病總是約人不期而遇,因此想要避免疾病對於疾病的前兆就要重視起來,任何疾病在發作之前或者在十分輕微之時,都有著許多的徵兆,而人們如果重視起這些徵兆便可以有效的保護好身體健康,甚至預防疾病,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下疾病來臨之前都有哪些徵兆吧! 1&n...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65歲蔡姓婦人三叉神經疼痛長達五年,最嚴重時,連吃東西、觸摸到自己就痛到喘不過氣,屢次尋醫無效讓她深覺「活著沒有希望」。求診於臺中慈濟醫院神經外科林英超醫師,經手術治療後,總算能鬆口氣重拾笑容。   好發於季節交替 季節交替時好發的三叉神經痛發作起來簡直要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位56歲黃姓男子,因上班時數長,加上作息不固定,又需長期應酬,某天半夜起床如廁,突然半邊無力倒臥地上,經緊急送醫後診斷為腦中風。在病情穩定後,醫師建議黃先生進行中風後的復健,從一開始肢體不協調、生活無法自理、吞嚥困難等狀態,經半年復健後可自行走路、日常生活也能自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