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有「冬病夏治」之說法,利用夏季旺盛陽氣來幫助治療冬季好發病症,乾癬好發於冬天陰冷之際,也能運用相似原理。中醫師建議,癬友宜把握夏日中醫治療黃金期,同時多曬陽光、多流汗,乾癬症狀就會獲得改善。
乾癬難治癒,耐心是重要解方。乾癬療程不是以「周」為計算單位,而是「年」。因此,治療過程必須有耐心,配合飲食控制,調整生活形態,才能降低皮膚病變。大部分乾癬患者尋求西醫治療,使用類固醇藥物,看似在短時間就能將壓制病灶,改善不適,其實很容易復發。
相較之下,中醫治療剛好相反,一開始治療進展緩步,甚至出現大爆發,如果患者耐不住,中斷治療,就功虧一簣。中醫師鄭愛蓮解釋,中醫治療乾癬依照個人體質給藥,藥物多屬溫熱健脾利溼,目的在使毛細孔擴大,將體內毒素往外排。若病情嚴重,治療之初則會大爆發,原本2、3顆疹子或是一整片皮屑、脫屑,可能在短時間內變本加厲。但只要持續用藥一段時間後,病灶就會逐漸變小,皮膚變薄、外觀變平。儘管皮膚仍偏紅,但皮屑已不再增生。
中醫治療乾癬,病灶改善為「從上而下、由內而外」,病灶從先頭部開始消失,最後才是雙腳,或是從身體發前胸後壁,慢慢地消失,最後連四肢皮膚也變好。大多數乾癬患者在接受中醫治療剛開始,症狀似乎變得更癢、更嚴重,鄭愛蓮強調,這是自然的,必須持續下去,耐住性子。
此外,患者是否規律用藥,也是影響治療成效的原因之一。鄭愛蓮說明,有些病人領了1周7天的藥物,卻等到1個月後才回診,並未依照指示每天服用藥物。有些則是覺得中藥藥效發揮速度較慢,一口氣吃了好幾包,都是不可取的。
鄭愛蓮指出,中藥以植物成分為主,人體容易代謝,因此,必須按照指示服用藥物,才能維持體內一定的藥物濃度,達到治療效果。接受中醫治療乾癬期間,也需生活習慣配合,首要就是不能晚睡熬夜,並養成12點之前入眠的好習慣。
中醫學理認為,肝經、膽經均有其運行時間,膽經為23點至1點,肝經則是1點至3點。因此,在這段時間務必就寢睡覺,才能達到排毒、解毒、修復等效果。許多乾癬患者常在夜裡被癢醒,如果接受治療,且能早睡,夜裡就不太會被癢醒。
鄭愛蓮表示,夏天陽氣重,癬友不妨多曬陽光,多流汗,乾癬症狀就會獲得改善。唯不可因天熱就食用冰品冷飲,也應避免吃西瓜、芒果等水果。最好能夠吃素一段時間,少吃葷食,配合中藥治療,就能見到療效。
相關搜尋: 健康養身養身健康養生食譜健康養生餐健康養身毛巾操健康養生網
相關推薦
延緩慢性腎臟病惡化 飲食控制應加強落實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飲食管理,必須依照不同階段或治療方式而有所改變,但根據調查,在台灣,占8成以上的患者落實飲食控制並未完全正確;彰化縣員榮醫院腎臟科主任熊宗枝指出,尤其慢性腎臟病易合併其他疾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等,因此更應注重飲食內容。為能延緩慢性腎臟病惡化至洗腎階段,應注...
閱讀詳情 »血管阻塞作祟 下肢傷口半年無癒合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台中市一名62歲林姓患者,因患有高血壓及冠狀動脈阻塞病史,做過心臟繞道手術,有心律不整毛病,下肢傷口半年無法癒合,至中國附醫檢查後發現為下肢血管阻塞所致,經手術改善,傷口治療後已癒合。中國附醫整形外科主任張家寧指出,林先生患有高血壓及冠狀動脈阻塞病史,而左下肢有個長寬各約5...
閱讀詳情 »胃鏡檢查由親友陪同 可降低恐懼不害怕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現代人常三餐不正常,導致易出現腹部不適等症狀,這時可透過胃鏡檢查,查出病因,但許多人聽聞要做照胃鏡,都會明顯感到不安;彰化基督教醫院個案管理師蔡華英指出,胃鏡檢查是胃疾患者檢查中重要項目,只要遵循醫師指示,配合醫護員指導,且可在家人朋友陪同下,就能幫助降低對胃鏡檢查的恐懼。...
閱讀詳情 »乳癌基因檢測 可及早發現罹癌風險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影星安吉莉娜裘莉為預防乳癌,決定切除雙乳的消息,引起大家關注,主要是因為接受基因檢測後,發現自己為罹患乳癌的高危險族群;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許宏志指出,尤其BRCA1和BRCA2兩種抑癌基因突變,更被證實與罹患乳癌有密切關係,才促使影星裘莉接受切除手術的決定。乳癌的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