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乾眼中心助攻治療乾眼新策略!專家指:鎖住淚水靠這招!

乾眼中心助攻治療乾眼新策略!專家指:鎖住淚水靠這招!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新冠肺炎Omicron變異株入侵台灣社區,奧斯卡眼科中心梁章敏醫師提醒,戴上口罩保護呼吸道同時,千萬別忽視眼睛也可能是病毒入侵身體途徑,因此,疫情期間經過眼科醫師專業乾眼診斷後,可使用刺激天然淚水的新型促進淚液分泌眼藥水,恢復淚水分泌功能與鎖水保護功能。

防疫戴口罩可能加快眼睛水分蒸發造成乾眼症狀

梁章敏醫師表示,淚水可不只能維持眼睛濕潤,其同樣是眼睛重要的保護關鍵,能抑制與洗刷附著的病毒與細菌。但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民眾外出必須長時間戴口罩,若配戴口罩的方式不正確,吐氣時氣流容易往上衝,就像大風不斷吹著眼睛,眼淚蒸發速率會加快,不知不覺提高乾眼症發生風險。

恢復眼睛鎖水保護功能、保持濕潤 關鍵在刺激黏蛋白生成

提及乾眼症的成因,梁章敏醫師依亞洲乾眼症學會(Asia Dry Eye Society,簡稱ADES)於2020年提出的最新ADES乾眼症共識指出,罹患乾眼症的重要因素在於淚膜不穩定。淚水附著在眼表上,由外而內可分為油脂層、水-黏液層(混和水分與黏蛋白等眼淚重要物質),只要任何一層不穩定,都有可能導致乾眼。而自體免疫疾病、老化、部分慢性病藥物、長時間觀看螢幕等,都是引發乾眼症常見因子,加上新冠疫情緣故,長時間配戴口罩吐出空氣加快眼表水分蒸發,對乾眼症病患更是雪上加霜。

乾眼中心助攻治療乾眼新策略!專家指:鎖住淚水靠這招!

亞洲乾眼症學會也提出,針對不同類型乾眼症,應根據患者的乾眼症類型對症下藥,治療效果會較全面,「簡單而言,就是缺什麼補什麼」,梁章敏醫師進一步說明:「也提醒長期需要盯著電子螢幕的上班族,乾眼的原因可能就是黏蛋白不穩定引起的『濕潤度缺乏型乾眼症』」。建議選擇可以恢復黏蛋白穩定度的新型促進淚液分泌眼藥水,補充淚水的同時,也刺激黏蛋白生成,讓眼睛恢復鎖水功能,達到開源也節流的效果,舒緩乾眼症效果也會更好。

梁章敏醫師提到,臨床中曾治療1名35歲乾眼症病患,職業是專業導演,每天觀看螢幕最長高達12小時以上,長期受到乾眼症困擾,曾就醫使用傳統人工淚液,但自覺舒緩效果不佳,在自己門診中藉由乾眼治療中心檢查,利用新型促進淚液分泌眼藥水搭配脈衝光治療瞼板腺,研究發現新型促進淚液分泌眼藥水,可能通過脂質和淚液分泌促進脂質層的擴散,從而增加淚膜脂質層的功能,乾眼症乾燥與疼痛等病徵明顯緩解。

乾眼中心新科技協助檢查乾眼更全面 及早治療以免視力受損

乾眼中心助攻治療乾眼新策略!專家指:鎖住淚水靠這招!▲乾眼中心具完整設備可全方面評估患者合適治療與預後

乾眼症檢查可以更周全!梁章敏醫師說明,傳統檢查乾眼症因設備較缺乏,許多檢查容易發生誤差,也就影響治療效果,隨著科技進步與新設備出現,陸續有眼科診所設置乾眼症中心,利用不同檢測儀器,可以分析淚水穩定度、發炎物質濃度、瞼板腺分泌狀況,也能檢驗眼球各部位細胞與神經健康情形。

梁章敏醫師呼籲,當眼睛容易發生乾澀勞累、有異物感、發癢刺痛等症狀,最好趕快就醫檢查是否罹患乾眼症,藉由適當治療,能舒緩症狀避免持續惡化,如果未能及時治療,恐怕陷入負面循環不斷惡化,最嚴重眼睛表面出現傷疤,讓視力永久受損,因此及早檢查趁早治療,才能保護自己的靈魂之窗。

乾眼中心助攻治療乾眼新策略!專家指:鎖住淚水靠這招!梁章敏 醫師

現爲奧斯卡眼科中心醫師

前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任

國醫航太及海底醫學研究所指導教授

 

 

參考資料

  1.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眼淚的重要-淺談乾眼症》https://tpech.gov.taipei/mp109181/News_Content.aspx?n=80359412498D4193&s=3A33D766DC25B570
  2. 2020 ADES亞洲乾眼症學會乾眼症共識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423530/
  3. Eye & Contact Lens; Volume 47, Number 6, June 2021; 317:322
  4. J Ophthalmic Vis Res 2021; 16 (1): 103–112

【延伸閱讀】

眼睛乾澀又常流淚? 小心是乾眼症惹禍

3C產品早晚用不停! 小心乾眼症找上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04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炎炎夏日到來,近日來的溫度也屢屢破歷史新高,依據歷年統計資料顯示,5~10月為食品中毒發生之高峰期,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提醒,高溫且潮濕的環境最適合各種微生物之生長,若食品烹調及保存不當,則易發生食品中毒事件,謹記夏日飲食安全五原則,才能吃得健康。 食物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你今天又加班了嗎?據統計,台灣每位勞工平均年工時高達2000多小時,遠高於歐美各國。國內上班族總是高工時、高競爭、高壓力,長期加班工作過勞、睡眠不足沒精神,不僅身體疲累,肝臟更是會受到傷害!俗話說「有健康的身體才有奮鬥成功的本錢」,可別自恃年輕就不保養。 工時長、壓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甲狀腺位在喉嚨下方,是個形似展翅蝴蝶的器官。分泌出的甲狀腺素掌管了身體所有細胞的代謝活動。因此當甲狀腺功能低下,就會出現很多症狀,最常見的就是如影隨形的「慢性疲勞」,其他包括:體重增加、怕冷、水腫、乾燥、皮癢、毛髮脫落、指甲脆弱、肌肉無力、關節痛、便秘、憂鬱、健忘等各種健...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下同) 女性每個月都會經曆月經,經期是每一位女性成熟的標誌,此段時間也是女性最為痛苦的階段。那麼女性在經期中應該如何正確的進行身體保健,更好的維護健康呢?其實在經期中也有一定的注意事項和禁忌,如果處理不當還會嚴重危害女性健康。下面小編就和大家聊一下,經期間不能常碰的一些身體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