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乾眼症成因千百種 醫籲:注意「這個」最重要

乾眼症成因千百種 醫籲:注意「這個」最重要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乾眼症是眼科門診最常見的疾病,以往多透過淚液測試來判斷是否罹患乾眼症,隨著患者人數增加以及醫學進步,最新研究指出,缺水型乾眼症僅佔乾眼症患者不到2成,高達約8~9成患者是因缺乏油脂導致,淚液測試已不再是評斷患者乾眼情況的唯一方式,需透過多項檢查及醫師的專業診斷進行整合性評估。

瞼板腺阻塞 含油人工淚液緩解效果佳

亞東紀念醫院副院長張淑雯說明,淚膜共分為三層,包含黏液層、水液層及油脂層,油脂層由上下眼瞼的瞼板腺分泌,負責延緩淚液蒸發、維持眼表濕潤。針對瞼板腺出口阻塞而無法分泌足夠油脂的患者,須每天清潔及按摩眼瞼周圍,搭配消炎藥水,讓瞼板腺保持暢通,促進油脂分泌。若是乾眼情況較嚴重,或是無法遵從醫囑按時自行治療的患者,近年來也有脈衝光儀器及熱脈動治療,可加強疏通阻塞的瞼板腺,讓油脂正常排出。此外,也有部分乾眼症患者是因螨蟲而感染,此類患者無法透過一般藥物治療,須由醫師評估發炎情況,再安排合適治療方式。

張淑雯副院長進一步指出,乾眼症患者也可以搭配輔助藥物如人工淚液,緩解乾眼情況。其中,含有防腐劑成份的瓶裝人工淚液,使用期限較長,但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因碰觸到眼週而汙染,故不建議使用超過一個月。而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其實還能細分不同成分,如油脂、氯化鈉、玻尿酸等,民眾應與醫師討論後,根據乾眼症的情形選擇適當的人工淚液,如含油的新型人工淚液對缺油性乾眼症患者來說是不錯的選擇。

遵從醫師專業 個人化策略對症下藥

據張淑雯副院長臨床觀察,約三成的乾眼症患者會自行至藥局購買人工淚液,但其實眼睛乾澀不一定就是乾眼症,亦有可能是老花眼或斜視,自行點選成藥無法改善。「不論如何,若出現模糊、癢、紅腫、畏光、流淚的情況,建議要至醫療院所接受醫師專業評估,對症下藥才能解決問題。」

此外,乾眼症成因複雜,除年紀增加、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外,臨床上有許多患者是因長期服用藥物而產生乾眼副作用,曾接受骨髓移植或是罹患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患者,也有較高機會因免疫系統疾病而引發乾眼症。張淑雯副院長強調,罹患乾眼症未積極治療,可能影響視力,嚴重者甚至造成角膜潰瘍或角膜穿孔而須進行角膜移植。若患者有以上眼睛不適症狀情況,應至眼科進行檢查及治療。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04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斷食 發表在2021年5月12日《MDLink》上的文章談到斷食(fasting)的方法與益處。 我們日常可能會碰到病人、朋友、或家人對斷食的問題感到興趣。近年來,許多新聞也相繼報導人們為了減重瘦身、運動耐力、免疫功能、健康抗病等各種理由,可能會採用斷食法。 過去一些研究指出,斷食(fasting)...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心腦血管要健康才能預防中風與心肌梗塞,時下民眾輕易就可答出「控制三高」可降低中風機率,但確實做到的人卻不多。聯新國際醫院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陳右緯提到,除了藥物之外,還可藉由生活型態的改變如: 規律運動、均衡飲食、維持標準體重、戒菸等,幫助控制血壓、血糖及血脂。美國心臟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雖然新冠疫情還是現在進行式,但當夫妻之間愛的結晶誕生到這世界上,那種無以言表,彷彿衝破心臟的感動心情,仍然在這段辛苦的日子中為人們帶來溫暖。有些婦幼醫院或診所,為了讓孕婦在產房能有精神支柱來依靠,並讓老公能一同參與第一瞬間迎接孩子的喜悅,會開放老公在旁陪產。現在也越來越...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5)日說明疫情狀況,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新增4例COVID-19境外移入確定病例。 今日新增的4例境外移入分別有3例男性1例女性,3位為本國籍人士,年齡介於20多歲至60多歲,來自美國印尼、等國,入境日介於11月18日至12月3日。中央流行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