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人常犯的運動錯誤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琪拉編譯)

你或許不知道,十種慢性疾病中,竟然有七種是與體能活動有關。儘管有80%的美國人並沒有達到衛生局建議的國民運動量,意旨每週要150到300分鐘的中度運動,或75到150分鐘的劇烈運動。此外,美國衛生局還建議國民每週要至少做一到兩次的全身大肌肉群的訓練。

如果你做到了,很好,繼續維持下去。如果你沒做到,從現在開始改變都不遲。不過,若要運動,也要運動的正確,才能持之以恆,避免運動傷害。

人常犯的運動錯誤

以下就是幾點你決定要避免的錯誤運動方式:

過度訓練

每個人的生理狀況不一樣,運動量要多少才較足夠不能一概而論。但中度激烈運動,是指你能夠講話但不能唱歌的程度。而高強度運動則是指運動激烈到講一兩句話就會喘的程度。因此,你的運動激烈程度應該是慢慢漸進式的增加,無論是在時間上或激烈程度上。

至於肌肉訓練,應該是強度強到無法再多做一下的程度。健身教練建議同一個動作做到八到十二下的效果最好。

一下子運動太快太激烈

許多剛嘗試開始運動的人的通病是野心太大,太不切實際,一下子運動太激烈,造成肌肉的傷害與疼痛。

如果你剛開始嘗試運動,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你應該要慢慢地開始,先嘗試低強度的運動,然後再慢慢增加運動頻率與強度。

常見的運動傷害,包括骨頭、肌肉與關節的傷害都與嘗試一個新強度的運動有直接相關。對於耐力訓練而言,適當的休息,像是兩到三天的休息,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為這可以讓肌肉有時間恢復與進步。

許多人也發現很多運動傷害都發生在不適當的暖身或運動後的收操上面。專家建議應該要做有點強度的暖身活動,讓身體運動起來,然後在運動結束後做舒緩的伸展操。

資料來源:https://edition.cnn.com

相關推薦

▲(照/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身體沒有其他外傷,但雙手就是不聽使喚,無法動彈!62歲的宋先生,工作途中與人發生車禍,當下在車內的他只覺得頸椎劇痛,雙手瞬間失去知覺,多虧急救醫師妙手進行微創手術,將如同竹子斷成兩截的頸椎,一一清除壓迫再復位,一天之內經歷雙手從不能動又能重...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首波「口罩實名制 2.0」網路預購截止,人人有份,你收到繳費通知了嗎?健保署今(19)日表示,首波網路預購昨晚間8點截止登記,統計共有117萬人成功預約,今天上午將陸續收到由中華電信公司寄發的電子郵件通知,告知參與預購民眾在3月21日晚上8點前...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自今(19)日起放寬兒童實名制口罩購買年齡至16歲,背後最大原因,健保署透露,就是兒童口罩庫存量過高「賣不完」,全國6000多家健保特約藥局幾乎每一家都有剩,目前兒童口罩庫存量多達730萬片,遠高於成人口罩,官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