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什麼病看中醫,什麼病看西醫,讓你一目了然

什麼病看中醫,什麼病看西醫,讓你一目了然

健康類疾病

  失眠:看中醫。失眠大多屬於功能性紊亂,中醫可從氣血、陰陽等角度辨證治療,有較好的療效。鎮靜安眠類的西藥容易導致依賴,只能短時間服用。 

  其他亞健康狀態:西醫生化檢查等指標沒有異常的狀態,如體質虛弱、心情煩躁、食慾不振等亞健康症狀,都可通過中醫進行調理。

  偏頭痛:看中醫。首先檢查明確病因,在排除器質性問題後,採取中醫調理。偏頭痛大多沒有病因,屬於功能性紊亂,西醫沒有更好的辦法。

什麼病看中醫,什麼病看西醫,讓你一目了然

  常見病

  感冒:中西醫皆可。絕大多數感冒屬於病毒感染,但有時會伴有細菌感染。在抗病毒治療方面,中藥較西藥更有優勢,而在細菌感染方面,西藥的抗菌治療針對性更強。如果高熱不退、咳嗽、頭痛等症狀比較重的,首先應該查查血常規、胸片等,明確病因,有利於指導用藥。

  頸椎病:首選中醫。中醫推拿理療是治療該病種的一大特色,配合中藥調養,更有優勢。需要注意的是,因為推拿不當易造成危險,一定要選正規的中醫醫院,不能隨便去不明底細的小診所看病。 

  腰椎間盤突出:中西醫皆可。更多情況下中藥配合理療效果較好,西醫主要在手術治療方面有優勢。 

  面癱恢復:首選中醫。西醫也沒有特別好的辦法,中醫針灸配合理療效果比較可靠。

  鼻出血:中西醫皆可。首先檢查明確病因,排除器質性問題(比如外傷、腫瘤、畸形、血液病等)後,可用中藥調養。 

  眼科疾病:西醫為主。西醫在檢查、手術矯正、眼科製劑等方面有較強優勢,中醫在改善症狀比如眼乾、眼睛腫痛等方面有輔助作用。 

  口腔疾病:首選西醫。西醫牙科相關醫療器械完善,在手術矯形、治療等方面優勢明顯。一些非器質性病變比如口腔潰瘍、牙齦腫痛等則可選擇中醫治療。

  消化不良:首選中醫。通過調理脾胃整體辨證治療,效果更為鞏固。

  便秘:首選中醫。西藥對便秘的治療較為短效,只能作為應急措施。不要過多服用瀉藥,避免藥物依賴。

  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病、心髒病、中風、腦梗死):西醫為主。西醫在控制血壓、改善血管梗阻方面有可靠的療效證據。中醫藥主要在改善患者俱體症狀方面發揮作用,可配合治療。

什麼病看中醫,什麼病看西醫,讓你一目了然

  皮膚病

  青春痘:中西醫結合。西藥在消炎、控油方面雖然起效快,副作用也同樣明顯,不宜久用;中醫從全身調理,作用緩和但持久,可中西醫結合治療。

   白癜風:中西醫都可,各有特色。白癜風為難治性疾病,治療需要持續。西藥主要在局部用藥、激光治療方面有特色;中醫依靠辨證論治,進行全身調養。

  帶狀皰疹:中西醫均可。帶狀皰疹屬於病毒感染引起,西醫針對病毒也沒有特效藥物。中西醫療效差不多,需要注意防治並發症及後遺症。

  腳氣:中西醫皆可。一般外用藥治療的效果都不錯,但西醫有針對性的抗真菌藥物,對於頑固病例,中西藥配合起來,治療效果更佳。

  特發性脫髮、斑禿:首選中醫。這類疾病一般病因不明,西醫不易治療。中醫從氣血不足、臟腑虛損、痰濕瘀熱等角度出發辨證治療,有一定療效。

  濕疹、皮炎等過敏性皮膚病:中西醫皆可,視檢查確定具體治療方案。對於過敏原因比較明確的過敏性疾病,如接觸性皮炎、藥物性皮炎等,應用西藥迅速控制病情、避免誘發因素。對於病因比較複雜、容易反復發作的疾病如濕疹、慢性蕁麻疹等,在西藥控制病情的同時,要有配合中藥長期調養的打算。 

  婦科病

  感染類疾病(如盆腔炎、陰道炎等):中西醫皆可。兩者皆有療效。但是對於急性發作期、致病微生物明確者,採用西藥抗感染治療見效快。中醫藥則對一些慢性反復發作性炎症療效更好。

  不孕不育:首先應該仔細查找病因,再確定找中醫還是西醫。屬於輸卵管阻塞等有明確器質性病變的,西醫治療較好,但大多數功能性病變引起者,中醫藥調理有獨到之處。

  原發性痛經:看中醫。西醫對原發性痛經治療效果不佳,多屬對症治療。中醫辨證施治效果較好。 

  月經失調:看中醫。多數為功能性失調,用中藥調養效果更明顯。

  更年期綜合徵:中西醫結合。西醫治療在一些人群身上較為明顯,中醫長期調理更加安全。

什麼病看中醫,什麼病看西醫,讓你一目了然

  兒科病

  中醫西醫各有優劣。兒童疾病一般起病急、病情變化快,對於新發疾病,建議首選西醫明確疾病性質,迅速 ​​控制病情,對於慢性病的調養期間,可選擇中醫。另外中醫推拿對一些兒科疾病的效果也不錯。

什麼病看中醫,什麼病看西醫,讓你一目了然

  腫瘤等大病

  首選西醫。此類疾病的關鍵在於早發現、早治療。首選西醫,明確疾病的性質及進展,西醫在手術、放化療方面的治療效果確切,尤其是腫瘤早期,但手術及藥物的毒副作用也與療效呈正相關(即療效越好,副作用越大),請根據專業醫師的建議權衡利弊。中醫藥在改善臨床症狀、減輕藥物毒副反應、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方面有作用,但是千萬不要盲目相信廣告或偏聽偏信,以免耽誤病情 

  雖然我們在治療疾病上中西醫的療效都是相近的,想要讓身體保持最原始的健康狀態,但是中西醫在治療疾病的病理確是截然不同的。我們在治療疾病的時候首先要根絕疾病的病因,其實是按照疾病的發展狀況來綜合判斷適合用什麼方法中醫還是西醫。

 

來源:微信

相關推薦

全台陸續傳出逾10起年長者接種AZ後死亡案例,衛福部長陳時中今天表示,施打疫苗利大於弊,仍建議接種。前台大感染科醫師孔祥琪(林氏璧)則說,國外未見長輩施打AZ後大量猝死情形,和疫苗是否有關尚待釐清,建議民眾稍安勿躁,待指揮中心調查和說明。林氏璧透過臉書粉專「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分析近日年長者施打疫苗...

閱讀詳情 »

開放高齡長者打疫苗後,全台傳出超過10名長者接種疫苗後死亡案例,不少人擔心是否要繼續讓長者接種疫苗。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醫師李秉穎今日受訪時提出背景值數據說明,去年75歲以上長者的平均死亡發生率,每天會有260名75歲以上長者過世,目前每天約有7、8萬長輩接種,以上述計算一天會有14人過世,所以「沒有...

閱讀詳情 »

台大哲學系教授苑舉正日前飛往中國打疫苗,並稱自己是「中國台灣人」,苑舉正甚至說,「迫不及待要打祖國疫苗」。並稱讚中國用科學方法防疫,措施做得十分恰當,但此說法遭網友打臉,說武漢肺炎就是從中國產出的,還回去打中國疫苗,更轟苑舉正「書根本白讀了」。苑舉正在影片中表示,科興或國藥都獲世界衛生組織的認證,這...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疫苗數量都不夠打了,現在卻傳出有基層診所開打,碰到臨時有人不打,又卡在地方政府沒下令、沒給公文可以臨時開放給其他接種對象來打,只能把「剩餘疫苗」丟棄的浪費現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7)日下午強調,若有「剩餘疫苗」可以自行就現在開放的第1類到6類對象來接種處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