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快新聞/長者因接種疫苗死亡? 李秉穎:沒發現危險訊號

快新聞/長者因接種疫苗死亡? 李秉穎:沒發現危險訊號

開放高齡長者打疫苗後,全台傳出超過10名長者接種疫苗後死亡案例,不少人擔心是否要繼續讓長者接種疫苗。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醫師李秉穎今日受訪時提出背景值數據說明,去年75歲以上長者的平均死亡發生率,每天會有260名75歲以上長者過世,目前每天約有7、8萬長輩接種,以上述計算一天會有14人過世,所以「沒有發現危險訊號」。

李秉穎今日接受媒體人周玉蔻廣播節目訪問,針對長者打疫苗後死亡事件發表看法。李秉穎直說,打疫苗後出現任何不良事件,包括死亡,都不一定有因果相關。他表示,用科學的態度來看有沒有因果關係,要跟「沒有打疫苗的人發生率」相比,若高於背景值才能說有因果相關。

李秉穎說明,根據2020年統計,台灣75歲以上長者人數共140多萬人,死亡人數約9.5萬人,換算下來每天會有260個75歲以上長者過世,這就是背景值。他指出,目前平均每天有7到8萬名長者接種疫苗,若以去年平均死亡發生率來看,可預期7到8萬名長輩中,一天會有14人過世。

依照上述背景值來看,10出頭位死亡並未超過背景預期值,李秉穎說,從這個背景值對照資料來看,「可以說我們沒有發現危險訊號」。

李秉穎也提到,從學理上來看,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已經說明,疫苗會讓一個人突然死亡,唯一的致病機制就是「過敏性休克」,換言之,若臨床表現沒有過敏性休克,就不能說是疫苗致死的。李秉穎表示,從目前新聞上說明死者的症狀來看,並沒有過敏性休克的症狀。

有人質疑,日本這批AZ疫苗是否品質有問題,李秉穎則認為,若疫苗品質不好,食藥署不可能驗不出來,「食藥署很龜毛的」。他進一步說,疫苗若有問題,也只是無效而已,不會有不良反應;唯一有不良反應是疫苗有細菌汙染,但這在檢驗時就會被驗出來。

另外,也有不少人擔心老人家身體較弱,是否承受不住疫苗。李秉穎回應,「不打疫苗得到任何病毒感染的危害性,對老人家更重」。他說,長者免疫系統老化,抗體生成性較弱,因此接種疫苗後的不良反應反而比年輕人夠少,所以不用太過擔心長輩無法承受副作用。李秉穎也強調,年齡是重症和死亡最重要的因素,整體而言還是建議打。

李秉穎提醒,打疫苗過後一定要休息30分鐘,過敏性休克9成都會在30分鐘內發生。他指出,AZ疫苗主要觀察有無血栓問題,若打疫苗28天內,有持續頭痛、持續胸痛、持續腹痛,或有不明原因出血點,或有嚴重嘔吐、視力模糊或有神經性症狀,應馬上就醫檢查是否有血栓問題。

(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相關推薦

▲患者透過放療治療T細胞淋巴癌。(照/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臉上多出莫名腫塊,千萬不要自行處理!南投一名67歲男子,去年初左側鼻翼突然冒出一顆小腫瘤,竟認為「應該就和擠青春痘一樣」讓太太協助挖除、清理,不料腫瘤越長越大,不僅壓迫雙眼無法睜開,且傷口潰爛發臭,外型有如黑色松露...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名60歲男子有高血壓問題已經10年之久,在積極用藥控制下,血壓維持還算平穩,但有時還是會失控,日前接受腎功能檢查抽血,醫師發現男子除了高血壓,也有血鉀偏低狀況,懷疑不單純,進一步檢查結果在右側腎上腺發現一顆1.5公分大的腫瘤。 開...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心理低潮、想尋死,衛生福利部提供全國民眾心理諮詢服務的「安心專線」,每個月平均通話量有8000通,衛生福利部今(19)日提醒,從12月20日開始,安心專線將正式改為4碼,單軌採用容易記憶的「1925(依舊愛我)」為安心專線號碼,舊1...

閱讀詳情 »

▲醫師提醒,抗癌過程中,左右療效的關鍵其實有兩大重點容易被病人忽略。(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專訪報導 抗癌過程,如果只關心用什麼藥?可爭取多久時間?當心錯失更重要的關鍵。臨床就有癌症患者在同步電化療後,出現口腔潰瘍副作用,卻自認撐一下不要緊,竟苦忍一個禮拜不吃不喝,結果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