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今夏中暑急診患者創新高 國健署提供3招預防熱傷害

今夏中暑急診患者創新高 國健署提供3招預防熱傷害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中央氣象局天氣預報資料顯示,近日台灣夏季室外氣溫動輒攝氏36度以上,甚至有時會高達攝氏39度,在這高溫下,熱傷害就診人數屢創新高。


根據衛生福利部「即時疫情監視及預警系統」分析全國181家醫院急診及時資料顯示,今年7月1日至24日止因中暑等熱急症至急診就醫的人次659人次是去年7月同期370人次的1.8倍;108年至7月24日因中暑等熱急症至急診就醫的人次1,248人次,而今年至7月24日因中暑等熱急症至急診人次高達1,722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4成。由於已進入酷熱的炎夏時序,氣溫仍有可能持續飆高,應提高警覺,防範中暑。


國民健康署呼籲,暑假出遊戶外活動時應牢記3要訣「補充水分、選擇適當時間與場所、做好個人防曬措施」,並注意安全,才能享受夏日活動的同時,避免發生熱傷害,3招預防熱傷害要訣如下:


今夏中暑急診患者創新高 國健署提供3招預防熱傷害

▲夏天應隨時補充水分,避免飲用酒精飲品、含糖飲料及過度冰冷的水。(圖/ingimage)


第1招:補充水分


1.應隨時補充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喝水,且養成每天至少2,000cc白開水的好習慣,但若醫囑限制飲水應少量者,應詢問醫師天氣酷熱時,喝多少水量為宜。
2.戶外工作者或運動者應每小時補充2至4杯(1杯為240c.c.)不含酒精的白開水,並避免菸酒。
3.建議可多食用蔬果,因蔬果含有較多水分。
4.不可飲用含酒精及大量糖份的飲料,以避免身體流失更多的水分。
5.避免喝太過冰冷的水,應飲用室溫的水,避免腸胃不適。


今夏中暑急診患者創新高 國健署提供3招預防熱傷害

▲應選擇氣溫較低的場所,戶外活動應避免烈日時出門,保持充足睡眠,若出現中暑症狀應先至陰涼處休息。(圖/ingimage)


第2招:外出選擇適當時間與場所


1.選擇氣溫較低的時間或樹蔭下進行戶外活動。
2.避免在上午10點至下午2點於烈日下活動,建議可將戶外活動安排在早晨或傍晚的時間。
3.保持充足睡眠,至少睡足6到8個小時。
4.若覺得輕微頭痛、精神混亂、虛弱、昏厥應儘快至涼爽的地區,或至陰涼處休息。


今夏中暑急診患者創新高 國健署提供3招預防熱傷害

▲穿著透氣排汗的衣物,塗抹防曬油、撐陽傘或戴帽子,避免在太陽高溫下長時間曝曬。(圖/ingimage)


第3招:做好個人防曬措施


1.穿著輕便、淺色、寬鬆的衣服,選擇透氣、吸水或排汗的衣物。
2.撐傘、戴遮陽又通風的帽子、太陽眼鏡及擦防曬乳液。
3.盡量避免在炎熱的陽光下或高溫環境長時間暴露。


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提醒,當發現自己或身邊的人出現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症狀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飲用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若體溫持續上升、嘔吐、或意識持續不清,請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更多NOW健康報導
▸眼屎這麼多? 你可能得了這7種病
▸口腔癌發病到死亡時間短 中醫:早期這些徵兆應警覺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女性尿失禁分4種 停經後婦女多合併2種常「溼」控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74歲的黃女士,兩年前陪孫女玩遊戲時,摘下眼鏡,用手遮住左眼,驚覺眼前竟然一片漆黑,沒有遮住的右眼什麼都看不見,經轉診至亞東醫院眼科部黃子倫醫師門診就診,檢查後確診為腦膜瘤壓迫,導致黃女士視神經功能受到影響,經治療後,黃女士得以重見光明。罕疾視神經鞘腦膜瘤 早期診斷是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出現肌少症可能與高齡、運動不足、營養不均衡或慢性疾病有關,主要因骨骼肌質量與力量強度的退化性喪失所造成;國泰綜合醫院放射線科主任王永成指出,通常30歲以後,骨骼肌質量每年就會損失0.5至1%,一旦出現肌少症,這時就會因骨骼肌萎縮,加上肌肉組織質量下降,促使肌肉纖維脂肪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自閉症類群障礙症在已開發國家中佔1.5%的盛行率,又分成中低功能自閉症、高功能自閉症、亞斯伯格症等症狀,因此有鑑於早期療育需求比例日漸升高,嘉南療養院特別邀請國內兒童青少年相關專家到場授課,並介紹世界衛生組織推廣協助自閉症,及智能障礙者發展的家庭親職技巧訓練計畫、學齡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70歲的王伯伯從未有頭痛病史,但1個月前開始出現太陽穴附近頭痛,有時像血管在搏動,用手觸碰太陽穴附近時也會有腫脹壓痛感。最近吃飯時咀嚼時,王伯伯覺得臉頰兩側疼痛,吃不下東西,甚至出現肩頸部位的肌肉僵硬和痠痛,整個人很倦怠。飽受疼痛之苦的王伯伯前往神經科就醫,住院進一步診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