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他吞嚥困難又胸悶 竟是食道癌上身

他吞嚥困難又胸悶 竟是食道癌上身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一名38歲的王姓業務員,最近吃飯時喉嚨卡卡、吞嚥困難又胸悶,這陣子易疲倦、哈欠連連,排便時竟出現黑便,親友也發現王先生臉色蒼白,勸他就醫。王先生就診時眼瞼蒼白,雖然沒有上腹壓痛,但長期抽菸喝酒、嗜吃辛辣,須安排進一步的胃鏡檢查,了解詳細狀況。然而王姓業務員過去做胃鏡的經驗不佳,對胃鏡檢查有恐懼感,不太願意接受檢查。

初期食道癌可藉內視鏡治療

烏日林新醫院內視鏡室中心主任、胃腸肝膽科魏宏宇醫師表示,王姓業務員決定接受無痛胃鏡檢查,檢查方式為從口進入,檢查時間約5至7分鐘,經食道、胃檢查到十二指腸,可幫助辨識粘膜表層是否病變,透過放大100倍的內視鏡,讓早期癌症無所遁形。

檢查過程中發現王先生在接近賁門處有黏膜異常的狀況,經切片檢查為食道癌初期。初期食道癌有機會藉內視鏡治療,王先生採「食道黏膜切除術」成功切除病灶,傷口小、恢復快,可保留器官完整性,現在只需要定期追蹤即可。

吞嚥哽噎、食道有異物 恐是食道癌徵兆

根據衛福部統計,食道癌在106年十大癌症死亡率位居第9名,由於初期無明顯症狀,往往吞嚥困難時才會就醫。內視鏡是發現早期食道癌最有效的方式,建議發現自己吞嚥哽噎感、食道內異物感,初期常以為是胃食道逆流,這時必須盡早檢查。生活中也要降低誘發食道癌的危險因子,如抽菸、喝酒、吃檳榔,吃醃漬食品或喝熱湯,避免破壞食道黏膜、刺激食道,長期恐會增加食道癌風險。

魏宏宇主任指出,現在做胃鏡有無痛內視鏡的選擇,在患者放鬆的狀態下,麻醉科醫師全程陪同下確保安全,讓醫師有更多時間仔細檢查。胃鏡又稱為「上消化道內視鏡」,是一支 110 公分左右的軟管,必要時將採用更高階放大內視鏡,取得更完整評估。(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75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14歲的小凱時常聳肩、擠眉弄眼,重複清喉嚨以及發出ㄟ的聲音,遭老師指責為故意破壞上課秩序,座位被調到最後一排,父母責罵制止,症狀反而越來越嚴重。經詳細問診及評估,確認小凱罹患妥瑞氏症。臺中慈濟醫院身心科蕭亦伶醫師指出,妥瑞氏症病人不是故意製造動作或聲音,請家長、學校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根據國民健康署102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發現,65歲以上老人自述過去一年跌倒比率為16.5%(約為1/6),跌傷且有就醫者比率為8%。跌倒引起的身體傷害,重則骨折或頭部外傷,會增加罹病率和死亡率,有些長輩因曾跌倒而自我限制行動,導致功能和活動能力逐漸喪失。國民健康署呼籲...

閱讀詳情 »

今年首次公布「台灣腸胃健康地圖」,為台灣十九縣市進行腸胃健檢,結果發現全台皆陷入警示範圍,其中腸胃力最弱的前五縣市,北部地區就包辦四名。大腸癌是十大癌症之首,根據統計,不到40分鐘(37.3分鐘)就會新增一名大腸癌患者。(胃癌則是排名第七。)推估全台約有92萬名青壯年壟罩在可能罹患腸癌、胃癌的陰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一名9歲男童,近來食慾變好,身高也長得特別高,家長原以為是孩子成長徵兆,但卻發現男童長出陰毛,且開始發育,就醫檢查,醫師發現這名男童出現青春期第三期等徵兆,透過抽血檢查後,發現濾泡促進激素、黃體激素等都偏高,就連骨齡也超前到13歲,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毛狀星細胞瘤導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