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他B肝帶原40年爆肝炎 黃疸指數高出正常人十倍!

他B肝帶原40年爆肝炎 黃疸指數高出正常人十倍!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位四十多歲的男性,從未到醫院做過B型肝炎篩檢,直到發現小便莫名很黃,並在一次猛爆性肝炎就醫後才知道自己是B肝帶原者。當時他的黃疸指標高達20 mg/dL (正常上限不超過2 mg/dL),幾乎要換肝的程度,再拖下去很可能有喪命的風險。好在醫師趕緊給予患者B肝全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後,不到一個月內黃疸指數降到6 mg/dL,而病毒量從原本一億多降到驗不到病毒量。母親也隨即驗出是B肝帶原者,與兒子一同服藥治療,母子均獲得控制。

B肝口服藥可暫時停藥? 必須醫師評估

如同上述B肝個案,嘉義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陳柏岳醫師表示,B肝初期症狀不明顯,不過現在政府與醫院協力勤做B、C肝篩檢,因此找出很多B肝患者,目前多數選擇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來抑制B肝病毒複製,但是無法完全清除B肝病毒,一旦停藥後有近9成的患者病毒量會再復發。

因此,醫師判別患者是否可以「暫時停藥」,必須針對患者的年紀、肝臟纖維化程度、病毒量等數據來評估。陳柏岳醫師進一步表示,年紀較大的患者,很難靠自體的免疫能力清除B肝表面抗原達到痊癒,若肝臟發炎已經較嚴重、,預期可能復發後會產生厲害的猛爆性肝炎,或較高的機率產生肝硬化,就會建議這類的患者持續吃藥,不可停藥。

肝指數正常不代表沒事! 服藥、追蹤缺一不可

在台灣,B肝和C肝是肝臟疾病的最大殺手,B肝在台灣人口分佈相較於C肝較平均,嘉義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陳啟益主任表示,C肝現在可被治癒,而B肝的病毒特殊,部分患者會跳過肝炎、肝硬化的階段,直接變成肝癌,顯示B肝長期服藥就更重要。陳柏岳醫師補充說到,有些B肝患者的肝指數正常,但一做超音波檢查卻發現已經有5公分的腫瘤!而在過去研究發現,即使肝指數正常,治療過程中還是有20%至30%的B肝患者體內病毒量不穩定,也可能發生肝硬化及肝癌的風險,因此多數的患者都還是需服藥治療。

長期治療降低肝癌風險 醫籲:肝硬化患者不建議停藥

B肝雖然目前無法根治,但是口服抗病毒藥物一天服用一顆,副作用低且安全,而且新一代的藥物不需依照腎功能調整劑量,也可和三高的藥物一起服用,因服藥固定且方便,患者多數都能按時服藥,而達到良好的病毒控制。陳柏岳醫師表示,長期固定服藥可大幅降低肝硬化及罹患肝癌的風險,因此他特別叮嚀肝硬化的B肝患者,切勿隨便擅自停藥,每3到6個月固定回診追蹤,並且接受肝癌篩檢。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42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家庭長期照顧者心身耗竭容易引發衝突,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提醒家人,宜多給家庭照顧者實質支持與喘息空間,並應尋求各類資源,協助照顧者,避免心力交瘁,讓愛與照顧得以延續。負面情緒越積越滿日前高雄發生五十多歲照顧者哥哥,殺死五十多歲慢性精神病患妹妹,還將她的頭砍下的事件,衛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腦部廔管會造成腦出血致命疾病,傳統栓塞治療可能增加腦血流停止、或出血等後遺症;北榮利用定量血管攝影技術,精準估算腦血流淤積程度,手術採用微創導管,過程不需開腦、鼠蹊部傷口僅2mm,成功治療51位腦部廔管病患,且沒有任何後遺症,成果已發表於《美國神經放射科期刊》、《放射科...

閱讀詳情 »

(醫美時尚 No.122) 撰文/陳世棟.整理/高芷瑩 最近有位年輕的求美者到來求助,她的主訴是抽脂後皮膚有凹凸不平和鬆弛的狀況,雖然塑身衣穿了六個月,皮膚依舊是鬆弛的,而且有些地方是明顯的凹凸不平,這讓她十分困擾。本來就不胖的她,是想透過體雕手術能夠有更纖細的大腿,可是結果並不是她想像的,她的腿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很多人就是忙碌一輩子,努力賺錢把孩子養大,可是錯誤的生活習慣以及沒有去注意自己身體的情形,同時也把腫瘤養大了,等到孩子養大了要回來奉養父母的時候,長輩卻倒下來了。東港安泰醫院放射腫瘤科許義勇主任提醒大家,定期的癌症篩檢、保持正常生活習慣以及體重控制,都能夠預防癌症侵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