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長期使用耳機 恐成「娛樂性聽損」高風險族群

長期使用耳機 恐成「娛樂性聽損」高風險族群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全神貫注在遊戲,對於聲音震撼習以為常,完全沒意識到會傷害聽力。」電競選手出身、遊戲公司Garena台灣創始者之一的林辰,20歲時都在煙霧瀰漫的網咖出沒,因環境嘈雜,為了更清楚與隊友交流,就必須戴上耳機來隔絕外界聲音。直到後來開會時開始聽不清楚別人講什麼,持續快一年才就醫,但傷害已經不可逆,聽不清楚連帶影響他的說話口音,因此林辰開始雙耳佩戴助聽器,彷彿重新開始學習語言。

用耳機蓋過交通噪音 分貝高達90影響聽力

WHO於2015年提出警訊,超過1/2年輕人使用耳機習慣不安全,除了高度依賴手機與平板,加上暴露於夜店、酒吧、KTV、運動賽事等吵雜場所,導致近年來年輕族群聽損風險提升。耳鼻喉科張益豪醫師表示,過去聽損主因除了先天因素,後天多半與疾病、意外、職業傷害有關,現在愈來愈多人通勤時與耳機為伍,捷運及交通噪音,反而使民眾調大耳機音量,分貝高達90,長期恐影響聽力。

耳機音量<60% 聆聽時間<60分鐘

長期關注聽損議題的華科慈善基金會公布「2020年耳機使用習慣」網路調查,發現超過五成民眾會因處於通勤吵雜環境下,自動調高耳機音量,長時間使用恐成「娛樂性聽損」高風險族群。基金會大力推動「聽力66原則」,建議控制耳機音量<60%、聆聽時間<60分鐘,適時適量才能安心享受影音快感。張益豪醫師也指出聽損不可逆,建議長期暴露於高音量環境與耳機使用頻繁者,每2-3年做一次聽力檢查。

三成民眾使用耳機不休息 甚至戴著睡

基金會聽力中心主任黃詠耀根據調查結果說明,高達92%答題者有使用耳機習慣,每次使用耳機時間超過1小時以上者約有44%,更有近三成是根本不休息、甚至戴耳機到睡著,將損害聽力。張益豪醫師提醒,使用降噪耳機可以避免嘈雜環境下使用超標,若生活中出現與他人溝通時跟不上,越講越大聲、一直要求對方重複話語,或是反覆耳鳴,聽到怪聲音,時間超過一周都建議趕快就醫。

【延伸閱讀】

一個不小心變朝天鼻 想隆鼻這些要注意

打呼竟是鼻咽癌四期! 做基因檢測進行雙免疫治療成功

鞋子會磨腳 皮膚科醫師提醒選鞋2秘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50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楊芷晴/台中報導】有10多年的牙周病史的50多歲大陸台商,前陣子因為疫情關係返台,先前牙齒出現鬆脫狀況,近期更明顯惡化,尤其返家後脫下口罩就飄散出一股惡臭味,讓孩子和太太實在受不了,於是決定前往牙科就診,經醫師評估發現上排僅剩的2顆牙齒搖晃留不住,最後透過植牙的方式快速擁有新牙。現今牙...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現代人工作忙碌,經常三餐不定時,有時為求方便而選擇速食或超商微波食品當作一餐,導致營養攝取不均衡的情況越來越普遍。如果體內經常缺乏某種營養,除了影響代謝功能及兒童發育生長,有過敏體質或是慢性病史者,也可能因此病情加重。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指出,若能在飲食中多補充能增...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新竹報導】40多歲的王先生,2年前因突發性手腳無力就醫,經診斷後確診為缺血性中風,治療期間發現,由於心房顫動造成心臟產生血塊堵住腦部血管所致,因此服用抗凝血藥物預防再度中風,治療後復原良好。然而於今年初,王先生又出現步態不穩和頭暈等症狀,至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心臟血管科就診,發現是...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部分曾因血栓導致腦中風患者,會使用抗凝血藥物控制病情,衛福部食藥署在食物藥品安全周報提醒,如果服用凝血劑Warfarin,食用富含維他命K深色蔬菜應該要特別小心,一定要與營養師和醫師諮詢,平衡用藥量與青菜攝取量,千萬不要不吃,否則反而失去很多營養素。 北市聯醫忠孝院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