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糖尿病共病多 腸泌素智慧控糖,兼顧保護器官助減重!

糖尿病共病多 腸泌素智慧控糖,兼顧保護器官助減重!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符合人性的控糖方法,讓你吃得好又吃得巧!在台灣,每3分鐘就有1人新確診糖尿病,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表示,台灣糖尿病正在面臨「高齡化、共病多」和「年輕患者病齡長期化」的趨勢。為預防這類患者共病問題,針對糖尿病照護趨勢,家庭醫學科陳宏麟醫師表示,「腸秘素」有智慧控糖的功能,兼顧器官保護、穩定血糖、減重三效合一功效,有效預防共病危害。

每3分鐘就有1人確診 高齡化、病齡長期化2大挑戰 

根據2019年台灣糖尿病年鑑資料,國內每年約新增16萬名糖尿病患者,相當於每3分鐘就有1人確診,其中平均每2位糖尿病患者就有1人是65歲以上老人。研究資料顯示,台灣第二型糖尿病以40至64歲患者占比59%為最高,近年20至40歲年輕族群確診糖尿病的比率也快速上升,顯示出高齡化與病齡長期化將是未來挑戰。

糖尿病管理新趨勢 血糖達標+保護心腎防共病

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不單純只是糖尿病,還會侵犯身體的大血管和小血管,提高併發心血管疾病甚至心臟衰竭的風險。國內外糖尿病管理專家一致認為,正確的糖尿病控制,除了讓飯前血糖、飯後血糖、糖化血色素都達標之外,也應啟動預防策略,評估心腎惡化風險,遠離共病威脅。

如何遠離共病的威脅?杜思德表示,要達到理想的控糖目標,健康生活形態的飲食和運動絕對不能少,適當的藥物治療則可發揮事半功倍之效。目前臨床使用的抗糖尿病藥物眾多,各有不同的機轉,其中腸泌素(GLP-1 RAs)研究證實可幫助8成病友將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以下,保護心血管健康,降低共病風險,被國際糖尿病治療指引列為控糖達標的好幫手,建議合併心血管疾病者優先使用。

腸泌素具智慧調控功能 穩定血糖降低共病威脅

大多數的第二型糖尿病病友中,常有血糖控制不佳或共病的困擾,家庭醫學科陳宏麟醫師表示,腸泌素作為控糖的好幫手,它具有智慧調控血糖的作用,一方面能夠促進胰島素分泌,還有抑制胃的排空和促進大腦中樞神經產生飽足感的效果,從而有效抑制食慾、控制血糖,進而達到減重效果。不過健保給付的腸秘素針劑,目前適用對象有限制糖化血色素8.5以上,持續6個月以上才能使用。

翻轉血糖波動人生 糖胖症與老年控糖需更積極

糖尿病對人體的危害大,杜思德理事長與陳宏麟兩位醫師共同呼籲,患者務必做好血糖管理,其中有體重困擾的第二型糖尿病病友與老年糖尿病患者更要留意。如果本身也是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可優先考慮使用腸泌素。但是腸泌素有每週1次、每天1次和每天2次等多種的不同選擇,建議病友與醫師充分討論之後,找出個人的最佳控糖之道,翻轉血糖人生。

【延伸閱讀】

一個不小心變朝天鼻 想隆鼻這些要注意

打呼竟是鼻咽癌四期! 做基因檢測進行雙免疫治療成功

鞋子會磨腳 皮膚科醫師提醒選鞋2秘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50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有研究證實,夜晚暴露在光線中會抑制你的身體製造褪黑激素,然後可能導致癌症的風險增加。 褪黑激素是一種調節我們神經傳遞素的荷爾蒙,當夜晚來臨、光線消失後,它由松果體(大腦中一種如豆子般大小的腺體)從色胺酸製造而來;這就是天黑後你要睡覺的原因。 視網膜也能製造褪黑激素,此外,腸胃消化系統製造的褪黑激素...

閱讀詳情 »

關於大蒜奇妙益處的文章或報導,一直比其他任何食物來源都多。大蒜的歷史可追溯到三千五百年前,醫藥之父希波克拉底是寫下大蒜是消除腫瘤良藥的第一人。   近世對大蒜的研究證明了,它能殺死昆蟲、寄生蟲、有害細菌和真動脈阻塞。大蒜中的二烯丙基二硫化物,被發現能減少肝臟中致癌物的形成。賓州州立大學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有些人在月經來之前、月經期間很容易脹氣,且情緒起伏較大、哭點較低,此時就會想吃點心、甜點,讓心情好一點,但這樣下去,很容易吃太多、體重上升。國外一項研究顯示,當出現經前症候群時,體內荷爾蒙變化可能導致女性一天多攝取500大卡熱量,體重自然容易增加。 月經前 容易亂吃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根據衛福部調查研究顯示,糖尿病盛行率為11.8%,全台大約有227萬名糖尿病患。除了口服降血糖藥之外,也有針劑胰島素注射可治療;尤其是近年來醫藥發達,有很多新藥效果更好。醫師則是提醒,糖友若是口服降血糖藥的反應不好時,就應該要接受胰島素針劑治療。 已有一週打一針的胰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