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代謝症候群增染疫重症 專家曝澱粉類食物吃多恐這下場

代謝症候群增染疫重症 專家曝澱粉類食物吃多恐這下場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腰圍一年比一年粗?BMI默默升高?別以為只是久坐發福,當心「代謝症候群」上身,各種疾病隨之而來。據國民健康署102-105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40歲以上國人超國5成有腰圍過粗且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情形 ,如果沒有及早治療,代謝症候群患者將比一般人多出6倍的糖尿病風險、4倍高血壓風險、3倍高血知風險,以及2倍以上的心臟病與腦中風風險。


代謝症候群共有5大判斷標準:(1)腹部肥胖,男性的腰圍≧90cm(35吋)、女性腰圍≧80cm(31吋);(2)血壓偏高,收縮壓≧130mmHg或舒張壓≧85mmHg或有服用血壓藥物;(3)空腹血糖偏高,空腹血糖值≧100mg/dL,或是服用醫師處方糖尿病藥物;(4)空腹三酸甘油酯偏高:≧150mg/dL,或是服用醫師處方降三酸甘油酯藥物;(5)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男性<40mg/dL、女性<50mg/dL。以上五項標準中符合三項以上,即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 。


台灣民眾的代謝症候群盛行率,隨著年齡而增加,年輕時男性患者多於女性,但女性45歲以上風險快速升高,甚至超過男性。代謝症候群問題又與過重、肥胖問題相關。台灣成人男性高達32%屬於過重,輕度肥胖則為13%,中重度肥胖也高達6%;女性則有19.3%屬於過重,輕度肥胖10.5%,中重度肥胖6.4%。過重比例不但隨年齡增加而上升,男性也普遍高於女性。


代謝症候群增染疫重症 專家曝澱粉類食物吃多恐這下場

▲5項指標中了3項就要小心代謝症候群。(圖/潮健康提供)


代謝症候群與飲食有關? 專家:澱粉類食物吃太多


國內公衛營養專家,中研院特聘研究員潘文涵教授受訪表示,國人代謝症候群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肥胖」,並反映在六大類食物的選擇比例,尤其是「澱粉類」的雜糧米飯攝取太少,白飯、白麵攝取過多,影響血糖、血壓的控制。


潘文涵教授指出,國人除了常吃白米、白飯類,也多喜歡甜點、蛋糕、含糖飲料等高澱粉飲食,這些食物進入身體後,很快就會轉換成脂肪並堆積在腹部,造成內臟脂肪增加以及腹圍過寬的問題。


另一方面,日常飲食中攝取過多澱粉類食物,也表示豆魚蛋肉類、蔬菜水果類的攝取量將相對減少,降低了身體的抗發炎能力。


代謝症候群增加染疫重症率? 2種飲食法助改善


哈佛大學醫學院指出 ,代謝症候群的每項指標都可能單獨造成健康問題,而具備一項以上的代謝症候群因子,更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腎功能以及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風險。不只如此,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指標如肥胖、高血壓與更高的COVID-19重症率、住院率、死亡率皆有所相關。


哈佛大學醫學院提醒,預防代謝症候群的根本之道是維持健康體重,將血糖、血壓、血脂控制在正常範圍之內。一旦發生代謝症候群時,應適當進行體重控制並改善飲食,可採取地中海飲食或得舒飲食的飲食原則,必須時應接受醫師診斷並處方相關藥物加以治療。


得舒飲食依從性愈高 降低代謝症候群風險


在2020年發表的一項回顧研究表示,地中海飲食及得舒飲食法的依從性愈高,可以降低腰圍、血壓、三酸甘油脂等與代謝症候群有關的身體狀況。地中海飲食的特徵是大量攝取蔬菜、水果,增加抗氧化維生素(C、E、B胡蘿蔔素等)以及多酚等營養。脂肪則以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為主。


得舒飲食則以是蔬菜、水、全穀類、低脂乳品、豆類、堅果為主,減少鈉而增加纖維素與鉀、鎂、鈣等攝取。流行病學的證據也顯示,較高的得舒飲食依從性,可以降低64%的代謝症候群風險,並與空腹血糖過高、腹部肥胖等現象呈現負相關。


衛福部國健署則提醒,預防代謝症候群可以分為5大原則:飲食上應注意「三低一高」,多選擇低油、低糖、低鹽高纖的食物;每日運動30分鐘減少久坐時間;不吸菸且少喝酒;適當發洩如運動、聊天、閱讀、唱歌轉移憂慮和壓力;善用成人預防保健檢查,及早發現代謝症候群問題。(文章授權提供/潮健康)


編輯:葉立斌


更多NOW健康報導
▸睫狀肌拉「緊」報! 專家示警:眼疾恐接連提早來報到
▸立夏如遇梅雨季遲來!天氣濕熱食慾不振 中醫蓮藕養生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

相關推薦

圖片翻攝自網路 很多人平時穿內衣會習慣性地把副乳塞進胸罩內,她們覺得這樣穿不僅能給胸定型,胸不易下垂,且舒服,但把副乳塞進胸罩內這樣好嗎?婦科專家告訴我們:"把副乳塞進胸罩內,易使局部血運不暢,誘發各種乳房疾病。   "把副乳塞進胸罩內易被疾病纏身?不是在開玩笑嗎?每次買內衣時,導購都告...

閱讀詳情 »

(圖片擷取自今日頭條,下同)胸大顯胖,大胸的女生們應該最能體會這個詞了吧?說這麼多,先看看這組照片,你問這個虎背熊腰的人是誰? 來來來,看看正面,對,就是你們的「性感女神」柳岩。   其實從正面看,胸大的柳岩,反而顯得腰細,身材曲線十分誘人。 但也因為胸大,上半身容易顯得肉嘟嘟,側面或者...

閱讀詳情 »

很多人認為,人老了,有些腰酸背痛的正常的,實則不然,腰酸背痛是病,需要治。那要怎麼治呢? 中醫理論認為: 氣血不通暢,則會疼痛。而其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老人年本身體虛,自身調節能力較弱,再加如果受了風寒,氣血則會更不通暢。如果不及時調整,氣血不通之後,隨之而來的比如心臟病、等各種器質性的病變。 &...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1.補脾胃 《本草綱目》提到:小米「治反胃熱痢,補虛損,開腸胃」。實際上,無論是反胃、熱痢、虛損都與脾胃功能欠佳有關,所以小米最主要的功效,就是補脾胃。 2.補腎功效強 所謂「人食五穀而化精」,就是說,五穀都具有養精氣,補腎氣的作用,而五穀當中,數小米的補腎功效最強。 3....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