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代謝症候群有5大警訊! 當心罹患糖尿病機率暴增6倍

代謝症候群有5大警訊! 當心罹患糖尿病機率暴增6倍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眾在家少動多吃導致代謝症候群機會大增,預防代謝症候群可掌握「五」功秘笈,透過腰圍及血壓量測搭配定期篩檢,了解身體狀況藉以達到早期預防的效果。

五大警戒要注意 符合一項極為高危險群

臺北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暨聯合醫院營養部張惠萍部長表示,代謝症候群的五大警戒有任一項者為代謝症候群高危險群,三項(含)以上即認定為代謝症候群:

1.        腰圍過粗:男性腰圍≧90cm(35吋);女性腰圍≧80cm(31吋)

2.        血壓偏高:收縮壓≧130mmHg或舒張壓≧85mmHg

3.        空腹血糖偏高:空腹血糖≧100mg /dL

4.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男性<40mg /dL;女性<50mg /dL

5.        三酸甘油酯偏高:三酸甘油酯≧150mg /dL

預防代謝症候群 先從量腰圍開始

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調查,有代謝症候群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心臟病及腦中風」的機率,分別為一般人的6倍、4倍、3倍、2倍。控制代謝症候群先從量腰圍做起,把握步驟123「1.輕鬆站立、2.對齊腹部中線、3.吐氣測量」即可輕鬆量腰圍。

「五」功秘笈做得好 遠離慢性病沒煩惱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黃世傑局長表示,防疫仍不忘要定期篩檢、均衡飲食及規律運動,並掌握「五」功秘笈,做好自我健康管理,遠離慢性疾病的威脅:

第一式:聰明選,健康吃

運用「我的餐盤」及「三低一高」健康飲食(低油、低糖、低鹽、高纖),均衡攝取各類低飽和脂肪酸、低反式脂肪酸的食物,以提升心血管健康。

第二式:站起來,動30

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有助於降低代謝症候群及三高的發生率。

第三式:不吸菸,少喝酒

可洽詢免費戒菸專線0800-636363,或善用門診戒菸服務;而戒酒可從減少飲酒量、減低酒精濃度開始,並同時善用醫院開設的戒酒門診。

第四式:壓力去,活力來

透過簡式健康表(BSRS-5)可以初步瞭解自己的身心狀況,若感到憂慮時,可透過適當管道發洩,或撥打「1925安心專線」,進行心理諮詢服務。

第五式:做檢查,早發現

每日紀錄體重、腰圍及血壓,以瞭解自己的身體數值,40至64歲民眾亦可運用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之3年1次成人預防保健服務(65歲以上每年1次),年滿45-79歲(原住民40-79歲)之民眾,亦可接受終身1次的B、C肝炎篩檢。

【延伸閱讀】

西非首次發現 高致命性馬堡病毒

中高齡染疫重症風險高 醫籲均衡營養、運動提升保護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00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年約30歲男子,最近反覆性腹瀉、腹部脹痛,體重無故減輕,剛開始以為是夏天吃壞肚子或工作壓力導致腸躁症,並未多加留意。近日送貨的工作途中,解便時竟出現血便,令他驚嚇不已,這才認知病況非同小可,趕緊就醫檢查,前後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最後才確診罹患「克隆氏症」,工作生活皆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太感動了,終於聞得到我最喜歡的水果味。」這是兩年多沒有嗅覺的五十歲吳女士的感受。因為視力越來越模糊,輾轉到台北慈濟醫院就醫,神經外科黃國烽醫師透過電腦斷層掃描發現吳女士腦部長了一顆六到七公分的腫瘤,診斷為「嗅溝腦膜瘤」,緊急開腦做腫瘤切除手術,切片檢驗為良性。術後即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劉媽媽曾是典型的職業婦女,長期為了事業、家庭忙得蠟燭兩頭燒,雖然每年定期接到衛生所的篩檢邀約通知,但總是因為忙碌且覺得身體沒有不適,不需要檢查而擱著。直到前年底退休後,參加衛生所舉辦的癌症篩檢服務,才發現結果可能有異常,經進一步切片確診為第二期乳癌,經過一連串的手術、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