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以為「火燒心」吞藥20多年 男食道拖出罕見10公分長癌前病變

▲(照/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以為只是「火燒心」,檢查後竟已經是食道癌前病變!一名62歲男子,過去20多年來都有喉頭異物感、口臭及口苦等疑似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平時習慣吃制酸劑舒緩,直到症狀加劇,忍受不了胸悶、胸口灼熱而就醫,胃鏡檢查一照發現,不僅有嚴重的逆流性食道炎,食道更有長達10公分的食道腺癌的癌前病變。

收治病人的花蓮慈濟醫院腸胃內科醫師翁銘彣表示,胃鏡檢查發現,男子除了嚴重的逆流性食道炎,食道還有長達10公分的食道腺癌的癌前病變巴瑞特食道合併食道分化不良,而這種長度在亞洲人相當罕見。

胃食道逆流之所以不能輕忽,在於它有致癌四部曲,包括:胃食道逆流造成食道黏膜受損、食道反覆受傷修復之發炎反應、進展至巴瑞特食道病變,最終產生食道腺癌。

翁銘彣表示,巴瑞特食道是一種長期胃酸逆流至食道的併發症,原本靠近胃賁門的食道黏膜細胞,正常狀態下是平滑、扁平的鱗狀上皮細胞,但經胃酸反覆刺激下,黏膜細胞會換了一層「皮」,轉變為柱狀上皮細胞,容易進一步造成細胞分化不良,增加食道腺癌風險。

治療這類癌前病變,翁銘彣說,若是分化良好的病灶,能以氫離子幫浦抑制劑藥物抑制胃酸分泌,減緩持續胃酸逆流,避免進一步的傷害;但像男子這樣的巴瑞特食道已合併分化不良的變化,則可採取內視鏡熱射頻燒灼術治療,只要燒灼深度控制於0.1公分內,根除食道黏膜病變細胞外,也較不易出現食道穿孔或術後食道狹窄的併發症。

翁銘彣提醒,胃鏡檢查經驗,約有5%胃食道逆流患者可發現巴瑞特食道病變,但長達10公分且合併分化不良,在台灣則相當罕見,所幸男子治療得宜,至今追蹤1年半無復發,胃食道逆流症狀也在藥物控制下獲得改善。

不同於食道鱗狀上皮癌,食道腺癌的患者通常不菸、不酒也不嚼檳榔,但多與肥胖、胃食道逆流等有關。翁銘彣強調,除了藥物及手術外,生活習慣的調整是胃食道逆流症治療的第一步,包括睡前2小時避免進食、減重以及減少菸、酒、咖啡、蘇打飲料等刺激性物質。

照片來源: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灣經驗「三陰復陽」不具傳染力! 未來接觸者不用再關14天

擴大紓困錢不夠發! 陳時中:預算將增至45億「不讓地方不方便」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香港昨公布82例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其中1人是從台灣赴港後在隔離期間被驗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6)日證實該名個案為50多歲的國人女性,指揮中心今已透過香港提供資料連繫上人,其在7月27日入境香港...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吳清河/台中報導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等環保團體及約20 個醫界團體,今(6)日為8月8日當天的反空污大遊行暖身,前往台中市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陳情,中部地區不少人士前來參加,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醫師呼籲大家屆時一起站出來反空污,骨科專家王教醫師更在現場警告,空污會造成骨質疏鬆,之...

閱讀詳情 »

【台北訊】2019-2020年吳尊賢愛心獎頒發給肝病權威醫師許金川、來台奉獻54年的修女裴嘉妮以及推動臨終照護與尊嚴善終的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公視為三位獲獎者特別製作紀錄短片,將在8/8(週六)起,於公視頻道播出。 發揚愛心、鼓勵善行,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每兩年評選國內各地深具愛心、富有...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錯誤觀念怕吃西藥會害「腰子壞掉」,一名55歲的男性糖尿病患,竟長達5年再也沒看過醫師、也沒吃藥,平常只靠飲食和運動控制血糖,近來連續2周食慾不振,還出現雙腳浮腫的現象,這才到醫院求診,檢查血糖雖然正常,但肌酸酐高達8毫克/毫升(正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