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以為只是痔瘡 竟是家族性大腸瘜肉症

以為只是痔瘡 竟是家族性大腸瘜肉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38歲林女士便秘、血便3年,自以為是痣瘡,做了大腸鏡檢查,才發現上百顆瘜肉已有4顆癌變,病因竟是被稱為恐怖遺傳的家族性大腸瘜肉症。臺中慈濟醫院大腸直腸科醫師林北江提醒,具有家族病史或腸胃不適、排便不順及血便症狀的人應及早就醫,避免延誤治療。

雙親之一有此基因 子女罹病率高

大腸惡性腫瘤是國人常見癌症,家族史為高危險因子。林北江醫師指出,家族性大腸瘜肉症的病因是來自第五條染色體基因缺損,屬顯性遺傳,雙親之一有這個基因,下一代罹病機率高達五成,沒有治療藥物,而且百分之百會變成惡性腫瘤,因此被形容為恐怖遺傳。

林女士表示,媽媽有5個兄弟姐妹,包括媽媽共有3人因大腸癌過世,年輕時曾擔心自己的罹病風險,但從未檢查,3年前出現便秘、血便,軟便劑吃到3顆也不一定能排便,還一直誤以為是痣瘡。

若子女發現瘜肉 應每年追蹤

查出病因後,林北江醫師建議,林女士目前4歲、8歲的子女應於12到15歲間開始做第一次大腸鏡檢查,如果發現瘜肉,每年都要做規則追蹤檢查,並在20歲左右,瘜肉還沒有癌變前,及早進行預防性手術切除大腸,保留肛門,比較能保障未來的生活品質。

林北江醫師考量林女士腫瘤位置與生活品質,經病人同意手術切除全大腸直腸,並做永久的迴腸造瘻口,儘管對林女士的生活造成很大不便,但在家人與慈濟醫護與志工團隊鼓勵下,最後調整心態勇敢接受生命的挑戰。

有家族史一定要儘早檢查

雖然家族性大腸瘜肉症在大腸癌病人中,比率佔百分之一,並不多見。但林北江醫師強調,即使沒有家族病史,仍有二到三成病人可能基因突變罹病。他提醒,有大腸癌家族病史一定要儘早檢查。不要輕忽腸胃不適、排便不順或血便,即便沒有症狀、無家族史,最好在45歲做第一次大腸鏡檢查,才不會延誤治療。

【延伸閱讀】傷口潰瘍久治不癒 醫師:醫療級BCAA有助肌肉修復生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05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近年掀起一股粉紅食物風潮,有「穀類紅寶石」美名的台灣紅藜,市場價1公克更飆破2元。專家表示,台灣紅藜的營養價值非常全面,鈣、鎂、鉀含量豐富,蛋白質高於牛肉,膳食纖維更是地瓜7倍。 高營養超級食物 台灣紅藜是原住民的百年主食,主要產地在台東、屏東。台灣紅藜專家鄭世政指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很多人愛去健身房運動,想要藉由健身來雕塑自己的身材,在雕塑運動中,有一項目是深蹲,可以讓臀部的線條更結實。然而,卻有很多去健身房運動的人,會因為深蹲,而出現膝蓋疼痛的情形;復健科醫師強調,運動健身一定要做好暖身,而且姿勢要正確,才能避免運動傷害。 沒做暖身+姿勢不好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駭人聽聞的社會案件頻傳,尤其因分手而心生不滿進而傷害情人的憾事比比皆是,但在這種悲劇發生之前,恐怖情人其實是有一些蛛絲馬跡可以判別的,但當對方不自覺有問題時,為了保護自己,建議選擇安全的方式分手才是上上策。 恐怖情人三特徵 在男女感情中,恐怖情人並不是突然變身的,大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時常耳聞家中有人懷孕,或新生兒出生,擔心家中寵物會引起過敏症狀,或感染傳染病而將他們送走的案例,對許多家長而言寵物就像是另一個孩子一樣,說要送養也會捨不得,其實孩子的過敏跟寵物並無絕對關係,家長們無需如此兩難。 原本就有養寵物 無須急著送養 常見的過敏症狀有過敏性鼻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