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以為心肌梗塞…六旬翁胸悶、暈眩掛急診 靠冷凍球囊消融導管治心房顫動

以為心肌梗塞 hellip;六旬翁胸悶 暈眩掛急診 靠冷凍球囊消融導管治心房顫動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心房顫動發威 六旬翁每週冒冷汗、胸悶、暈眩

60歲的黃先生,36歲時曾發生過心肌梗塞,裝置心臟支架後撿回一命,他表示,近兩年開始常冒冷汗、喘不過氣、噁心乾嘔,近期更是每週會發生一次不適情形,不只冒冷汗,還會胸悶、呼吸急促,頭暈甚至無力站不住,原本以為是心肌梗塞又要發作所以頻跑急診,後來檢查發現原來是心房顫動作怪。

肺靜脈異常放電 冷凍球囊消融導管有效阻絕

心房顫動的主因,是因為肺靜脈發出不正常電訊號,干擾左心房的正常功能,無法正常跳動及幫浦血液。黃先生當初以「冷凍球囊消融導管」手術治療,手術歷時1小時,成功率有95%以上,隔天就能出院回家。

台大醫院內科部心臟血管科林亮宇教授解釋,冷凍球囊消融導管是用一個球形的導管,把肺靜脈開口堵住,在短時間內降溫讓細胞凋零,達到隔絕不正常電訊號傳導的成效,好處是花費的時間比較短。

林亮宇教授進一步指出,相比傳統常用的電燒導管,一點一點燒灼,必須燒出一整圈才能有效隔離肺靜脈的不正常點訊號,可能有隔離不完整的風險。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心血管中心主任林廷澤醫師表示,冷凍消融手術在一些研究發現,術後要重做一次手術的比例大約比傳統電燒低3成左右,像在美國、歐洲及日本,許多心房顫動治療,第一線會考慮選擇以冷凍消融導管手術為主。

術後需追蹤 植入心臟檢測器免回診能「觀心」

心房顫動術後需要持續追蹤,因為部分病人仍有復發風險。除了定期到院回診,現在也能選擇皮下植入比拇指還小的「植入式心臟監測器」。

林廷澤醫師指出,植入式心臟監測器電力長達3年時間,醫師能透過雲端遠端監測病情,心房顫動如果復發,調出監測記錄就能發現問題。等於是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都能透過這個設備了解病人現在的心律情況,也可以作為評估患者治療是否調整治療藥物的參考。

台大團隊操刀逾230台 健保有差額給付

冷凍球囊消融導管開放以來,台大醫院心血管團隊至今完成超過230台手術,健保局也早在2017年11月起就開放民眾健保差額自付。若是藥物治療無法控制病情,或是不打算長期服用心律不整藥物的患者,能多與醫師溝通,選擇適當的治療方式。

【延伸閱讀】

六旬翁反覆暈倒多次...醫植入「人體行車記錄器」發現心臟停跳原因

心律不整不用「燒」的 冷凍消融導管新選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08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足底筋膜炎多好發於40歲以上年齡層,因長期處於勞動狀態所導致足底損傷,像工作需久站、走路較快、或經常扛重物且得快步行走者等,都屬高危險族群;彰濱秀傳紀念醫院骨科部主任醫師譚台笙指出,若未注意,長期下來因過度刺激足部,導致發炎狀態,伴隨而來的可是劇烈疼痛。 臨床上,1名38歲櫃姐,每天都須穿高跟鞋站1...

閱讀詳情 »

搭車坐在後座,一定要繫上安全帶,否則遇到緊急煞車,可能撞傷脊髓,甚至半身不遂!洪太太就是典型個案,沒繫安全帶,碰上緊急剎車衝擊,導致頸椎脊髓損傷,還好及時就醫,將後遺症降到最低。 50多歲洪太太是上班族,年初搭同事便車,行經快速道路返家,坐在後座的她,忘了繫安全帶,還往前傾跟前座同事講話,突然一個緊...

閱讀詳情 »

一名24歲陳姓女船員,非常愛吃柿子,日前於柿子產季時,吃了大量的柿子;由於最近因解黑便、胃部不適等症狀,至童綜合醫院求診,結果發現胃部有雞蛋大小糞石,引發胃出血;醫師懷疑,這名女子可能即是因為吃了過多的柿子,才導致胃中有顆如雞蛋般大小的糞石,所幸經內視鏡碎石治療後,已恢復正常。 童綜合醫院腸胃肝膽科...

閱讀詳情 »

你是否也會用懲罰的方式教導孩子呢?其實長期下來,處罰不但無幫助,恐會造成反效果;凱旋醫院臨床心理師林希陶指出,現今社會就不斷傳出因家長過於體罰,演變成兒童虐待的事件,反而導致孩子身心受損。 通常被懲罰的孩子常處於哭泣,甚至生氣的情緒中,大人若想藉此解釋或教導,效果恐折半,但到底該怎麼教導孩子呢?林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