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以為心肌梗塞…六旬翁胸悶、暈眩掛急診 靠冷凍球囊消融導管治心房顫動

以為心肌梗塞 hellip;六旬翁胸悶 暈眩掛急診 靠冷凍球囊消融導管治心房顫動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心房顫動發威 六旬翁每週冒冷汗、胸悶、暈眩

60歲的黃先生,36歲時曾發生過心肌梗塞,裝置心臟支架後撿回一命,他表示,近兩年開始常冒冷汗、喘不過氣、噁心乾嘔,近期更是每週會發生一次不適情形,不只冒冷汗,還會胸悶、呼吸急促,頭暈甚至無力站不住,原本以為是心肌梗塞又要發作所以頻跑急診,後來檢查發現原來是心房顫動作怪。

肺靜脈異常放電 冷凍球囊消融導管有效阻絕

心房顫動的主因,是因為肺靜脈發出不正常電訊號,干擾左心房的正常功能,無法正常跳動及幫浦血液。黃先生當初以「冷凍球囊消融導管」手術治療,手術歷時1小時,成功率有95%以上,隔天就能出院回家。

台大醫院內科部心臟血管科林亮宇教授解釋,冷凍球囊消融導管是用一個球形的導管,把肺靜脈開口堵住,在短時間內降溫讓細胞凋零,達到隔絕不正常電訊號傳導的成效,好處是花費的時間比較短。

林亮宇教授進一步指出,相比傳統常用的電燒導管,一點一點燒灼,必須燒出一整圈才能有效隔離肺靜脈的不正常點訊號,可能有隔離不完整的風險。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心血管中心主任林廷澤醫師表示,冷凍消融手術在一些研究發現,術後要重做一次手術的比例大約比傳統電燒低3成左右,像在美國、歐洲及日本,許多心房顫動治療,第一線會考慮選擇以冷凍消融導管手術為主。

術後需追蹤 植入心臟檢測器免回診能「觀心」

心房顫動術後需要持續追蹤,因為部分病人仍有復發風險。除了定期到院回診,現在也能選擇皮下植入比拇指還小的「植入式心臟監測器」。

林廷澤醫師指出,植入式心臟監測器電力長達3年時間,醫師能透過雲端遠端監測病情,心房顫動如果復發,調出監測記錄就能發現問題。等於是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都能透過這個設備了解病人現在的心律情況,也可以作為評估患者治療是否調整治療藥物的參考。

台大團隊操刀逾230台 健保有差額給付

冷凍球囊消融導管開放以來,台大醫院心血管團隊至今完成超過230台手術,健保局也早在2017年11月起就開放民眾健保差額自付。若是藥物治療無法控制病情,或是不打算長期服用心律不整藥物的患者,能多與醫師溝通,選擇適當的治療方式。

【延伸閱讀】

六旬翁反覆暈倒多次...醫植入「人體行車記錄器」發現心臟停跳原因

心律不整不用「燒」的 冷凍消融導管新選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08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同時也是我們的第二大腦,有70%以上的免疫細胞都在腸道,同時亦支配了包括血清素和多巴胺等情緒因素,若腸道健康受損,可能導致過敏、氣喘,罹癌的風險也可能增高。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免疫系統疾病、抑鬱、自閉症等,這些看似無關的病症,居然都有可能是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有些民眾睡再多、睡再飽,看起來還是很疲累、精神很差;這些人多會以為是臉上的淚溝所導致,因而會去尋求醫美來改善!開業皮膚科診所院長莊德揚指出,門診中,有時會看到這樣的求診患者指定做填補淚溝等單一療程,希望看起來精神好一點。其實,光做填補淚溝等局部療程,改善效果很有限,必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吃完藥後我臉部、身上長滿痘子,曬到太陽都隱隱刺痛,根本不敢出門,我才會想自己減藥啊!」。這並非唯一的案例,因為肺腺癌患者除了要「存活」,他們更想要「生活」,澄清醫院中港分院胸腔內科主任劉杜鎮嚴肅的說道。近年來,隨著藥物的進步,許多晚期肺癌患者經由標靶治療妥善控制病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母乳是寶寶最營養的食物、安全可靠的食物來源,但不少新手媽媽都擔心沒奶可餵、或是奶水不夠,究竟想要有豐沛的乳汁,應該怎麼做呢?醫師表示,孕產婦分泌乳汁是正常生理反應,只要讓寶寶多吸、增加哺育次數,就能夠有源源不斷的乳汁。母乳哺育 對寶寶、婦女都好每年8月1日至8月7日為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