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低溫!先暖身再運動 多層次穿搭保健康

低溫!先暖身再運動 多層次穿搭保健康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天氣逐漸寒冷,應注意低溫對健康造成的危害,尤其是高風險的慢性病族群,例如: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患者,或有抽菸習慣、肥胖者,曾有中風、心絞痛病史者等,一定要做好保暖防護,以免造成血壓突然升高,進而增加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

「慢、熱、起、穿、行」 抗寒5絕招

天氣漸寒,日夜溫差大,國民健康署提及,長者們因夜間或清晨溫度較低,身體對溫度變化反應較不敏銳,晚上睡覺時,應先備妥保暖衣物在床邊隨手可拿到的地方,不管是半夜起床上廁所或是早上起床,都要記得先在床上活動一下四肢或進行伸展暖身運動,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起身後先坐在床邊,添加衣物或外套禦寒保暖,也避免瞬間起床的頭暈現象,再慢慢地下床。

另外,起床後的活動不要過於急促,先補充溫開水暖暖身體,再以溫和方式進行相關的日常活動。

運動暖身保健康 出門結伴很重要

冬季早晚溫度偏低,若是習慣早起運動的人,不要急著太早出門運動,建議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天氣暖了再出門,或可改在室內運動。對於高危險群,國民健康署強調,最好避免單獨去爬山或從事離開人群的運動,亦不宜單獨泡湯。

出門需穿著保暖衣物及戴帽子,採多層次穿著,方便隨著溫度變化時,可隨時穿脫衣物;此外,儘可能選擇易於穿脫與合適肢體活動之衣物,運動前一定要充分暖身,且結伴運動,相互扶持與照應。

注意身體徵兆 愈快就醫愈好

若出現心臟病徵兆(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心臟病症狀,更年期女性則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可能立即危及生命,建議儘速就醫接受治療。

值得一提的是,工作忙碌是每個人的常態,一但忘記或是沒有時間喝溫開水,血液容易變得黏稠,建議隨時補充溫開水,可降低血壓升高及心臟病發作的機率。

(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延伸閱讀】

新冠病毒流感化? 錯!專家強調:是「感冒化」

居服員一疏忽導致銀行群聚案 指揮中心視為「重中之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56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1名50歲黃姓男子,這半年來時常感覺胸口不舒服,咳嗽的痰偶爾帶有血絲,害怕自己是不是罹患肺癌,但醫院一間一間換就是檢查不出來。求診台中慈濟醫院胸腔內科,經過醫師的詳細問診及聽診,才查出關鍵的「哮鳴聲」,終於由支氣管鏡檢查,找出是排骨屑卡在支氣管,取出異物擺脫半年陰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全台平均每10人就有1人失眠,醫師盤點失眠民眾常見4點壞習慣,包括睡前小酌、睡前滑手機或上網、睡前想太多及周末過度補眠,呼籲維持正常作息、睡前放鬆,都有助改善失眠。喝點酒助眠?下半夜可能淺眠易醒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醫師黃名琪表示,造成失眠的因素有很多,像是生活型態不正常...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許多醫師是臉書名人、網紅,追蹤人數到頂,只要一貼文,上千人按讚,不過,依照現行醫療法,醫師如果不是醫療機構負責人,卻在網站、臉書或是其他平台貼上衛教文章,就屬於違法行為。 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統計單一地方衛生局裁罰的案件,每年平均高達203件,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9月8日是世界物理治療日,也是台灣的物理治療師節。今(2020)年世界物理治療聯盟以物理治療與COVID-19為世界物理治療日的主題。COVID-19感染後的人士,在急性症狀控制好,進入恢復期時,普遍出現體能與活動力衰退的現象,物理治療師可以說是醫療界的運動專家,臺大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