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天氣冷傻傻用「它」禦寒取暖 當心惹癌症上身!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天氣再冷,有些錯誤的禦寒方式,也千萬不能嚐試!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就警告,氣溫下降之際,民眾會多穿衣物、使用暖暖包等方式來保暖度過寒流,然而國內卻有部分民眾誤認為嚼檳榔可以禦寒,忽略了檳榔會致癌的事實,結果「吃在嘴裡、壞了身體」。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證實,檳榔本身就是一級致癌物,嚼檳榔容易罹患口腔癌;不僅如此,流行病學研究還發現,嚼食檳榔者有較高的牙周炎罹患率,大部分嚼檳榔的人常有口腔潰瘍、牙齦出血、口臭、嘴巴不易張開和吞嚥困難等,經年累月口腔黏膜細胞產生病變,最終可能形成口腔癌。

數字會說話,嚼檳榔早已是國人口腔癌發生的主要原因,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及衛福部死因資料顯示,每年有超過 8千人罹患口腔癌、3 千多人死於口腔癌。

林莉茹提醒,唯有拒絕菸檳、定期檢查、及早就醫,才是預防口腔癌的不二法門。而早期發現口腔病灶更是提升存活率與降低治療難度的最大關鍵,千萬別用錯誤的方式保暖而賠上自身健康。

早期發現口腔病灶是提升存活率與降低治療難度的關鍵,國健署強調,民眾若發現口內出現「破斑硬突腫」之一的情形,應盡速就醫:

破:口腔黏膜破皮超過兩週未癒合
斑:口腔黏膜出現不明的紅斑、白斑
硬:口腔黏膜逐漸變硬、緊,最終嘴巴張不開
突:口腔黏膜表面不規則突起(乳突狀或疣狀突起)
腫:臉或頸部出現腫塊或兩側不對稱

國健署目前亦提供30歲(含)以上嚼檳榔或吸菸民眾、18歲以上至未滿30歲嚼檳榔(含已戒)及原住民每2年1次免費口腔黏膜檢查,提醒符合資格的民眾,可至醫療院所接受口腔黏膜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保護口腔健康。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新十大癌症有3種篩不到「逆勢上升」 老化、肥胖成兩大元凶

每4分20秒就1人罹癌!最新十大癌症統計出爐 「大腸癌」連14年當癌王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Delta變種病毒株肆虐全球,屏東一度深陷Delta群聚事件,如今獲得控制,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直言,「台灣是唯一守住Delta疫情的國家」。對此,台北市長柯文哲則認為,台灣對Delta病毒沒有真正測試過,防疫系統到底行不行。屏東枋山鄉楓港及善餘兩村遭Delta變異株入侵,縣府設立兩處社區篩檢站,共...

閱讀詳情 »

彰化縣今日新增1例確診,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說明,新增確診為一名菲律賓籍移工,8月4日因轉換雇主採檢確診,Ct值34,血清抗體幾乎在陰陽之間。葉彥伯指出,該案住院採檢後PCR陰性,染疫有3種可能,包含在5月13日後有輕度感染、剛剛才感染,或者在4月入境前很早之前就輕度感染。該移工宿舍和職場採檢389...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趨緩,各場域陸續鬆綁,其中「失智據點」也能重啟服務,不過重新打開大門提供服務卻恐面臨「做白工」的窘境。台灣失智症協會今(6)日發聲,原來失智據點服務並沒有納入長期照顧給付支付制度,而是由民間單位每年申請政府計畫補助來承接並免費提供服務,但防疫嚴格要求降載、減量...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韓羽婕 李文成 王聿瀠 羅偉哲/台北報導 支持國產疫苗的「愛國手臂」們準備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6)日正式宣布,指揮中心目前規畫,待現在進行中的第五輪打完莫德納疫苗之後,第六輪就會開打高端疫苗,陳時中說「次序是這樣沒有錯啦」、「8月下旬就可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