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你也是3C追劇族嗎? 眼科醫師曝:白內障恐提早報到

你也是3C追劇族嗎? 眼科醫師曝:白內障恐提早報到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看片追劇、打電動都離不開手機,近期《華燈初上》即將出的第3季,讓許多劇迷狂敲碗,「誰是兇手」更是討論度不斷。然而追劇的同時,眼科醫師也提醒,現代人高度依賴3C產品,加上高度近視年齡層下滑,導致原本好發於55歲以後的白內障可能提早生成。


高度近視患者視力每況愈下 竟確診為核性白內障


眼科醫師陳逸川表示,臨床上常看到年輕患者高度近視、白內障也上身,必須提早動手術才能滿足對視力清晰的需求。就有1名54歲的男性,原有800度高度近視,10年前做過雷射近視後視力狀況良好,3年前到眼鏡行檢測視力,發現近視度數回來100多度,接下來每年增加約200度,視力每況愈下,直到前陣子就診時近視已回來700度,就醫檢查後確診為核性白內障。


陳逸川醫師指出,所謂核性白內障指的是水晶體中間核心部分熟化得很快,常發生於高度近視患者,視力不良其實不是近視度數增加所造成的,而是白內障在作怪。最後,該名患者在工作需求的考量下,採用微創手術置換全焦段水晶體,術後近視度數消失、白內障也去除,視力回復正常。


白內障是不可逆的眼疾 常見原因除了老化還有這些


眼睛正常的晶狀體是透明的,但隨著年紀老化,水晶體變得越來越混濁,視力就會慢慢變模糊,目前醫界研究認為,造成水晶體混濁最常見的成因為紫外線,除了最常見的老年性白內障,其他因素包括糖尿病、長期使用類固醇藥水,或個人體質因素等;另外還有一種是外傷性白內障,以前眼睛曾受傷過、發炎,都可能引起水晶體病變。


由於白內障是種不可逆的疾病,唯有藉由動手術一途來改善。傳統手術治療白內障需注射麻藥、傷口較大約1.5公分,已很少見。陳逸川醫師說明,現今超音波晶體乳化術為白內障手術的主流,是一種將傷口縮小到僅0.2公分的微創手術,不需打麻藥和縫線,過程中利用超音波將混濁水晶體震碎吸出,置放全新人工水晶體,回復好視力。


人工水晶體種類多元化 眼科醫師建議根據需求選擇


隨著醫材的日新月異,人工水晶體的種類相當多元化,陳逸川醫師解釋,以往單焦點水晶體,看遠距離很清楚,但中近距離及眼前30多公分處,需要藉由老花眼鏡輔助;接著再從雙焦點進展到延焦段,延焦段水晶體能應付遠距離到眼前40公分的清晰度,唯獨30公分內的距離仍需透過老花眼鏡矯正視力。


目前最新的水晶體包括多焦點和全焦段水晶體,多焦點水晶體從遠中近距離3個焦點都能看得清楚,但每個焦點之間的距離會有視力模糊地帶,且夜間開車容易出現眩光或光暈;經過改良後則有了全焦段水晶體問世,從遠中近距離的視線連貫不斷,清晰度沒有落差,能藉由白內障手術,將老花、高度近視1次解決,夜間眩光的問題也降低很多,提高不少生活便利性。陳逸川醫師建議,若為職業駕駛或常需夜間開車,選擇單焦點或延長焦段的人工水晶體較為合適。


白內障手術後除遵照醫囑按時點藥水,仍應留意1周內忌揉眼睛,保持眼睛周圍乾淨,勿使用淋浴洗臉洗澡,避免眼睛進水增加感染機率;術後待角膜水腫完全消失,約2、3天視力就能恢復良好。陳逸川醫師提醒,出外應戴抗紫外線功能的太陽眼鏡,做好眼睛防護;若白內障已上身也不需恐慌,白內障手術已相當純熟,可與醫師仔細溝通,選擇符合自身需求的人工水晶體,找回清晰視力。


更多NOW健康報導
▸視網膜剝離比想像中常見 200度超廣角眼底照相揪病灶
▸男大生騎單車滑倒撞斷門牙 即拔即種植牙不讓缺牙漏風

相關推薦

看完這本『小麥完全真相』,感覺有些震撼,因為,此書不斷的強調『多吃健康的全榖根莖類食物』,對身體將是一場災難!這和我們傳統的營養知識 --- 鼓勵大家碳水化合物的來源應來自『全榖根莖類』有些衝突!這矛盾點到底在哪?   我反覆的思考後,發現是因為『西方』和『東方』的碳水化合物來源非常不同。...

閱讀詳情 »

那麼,你還可以吃什麼?在你擺脫小麥的奮戰過程中,有幾項基本原則,可以派上用場。 1多吃蔬菜:各位已經知道吃蔬菜的好處,雖然我向來不是傳統看法的信奉者,但傳統看法在這一點上絕對正確:種類美不勝收的蔬菜,是全世界最優質的食物!蔬菜富含類黃酮、纖維素等營養成分,每個人的飲食都應該以它為主角。早在農業革命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癌症可能是新陳代謝疾病!國家衛生研究院發現,調控癌細胞葡萄糖代謝造成腫瘤增生的機制,讓「癌症可能是一種新陳代謝疾病」的想法得到應證,研究成果已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刊》。該項研究是由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龔行健、清華大學教授王雯靜,以及國家衛生研究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人員王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你喝了一杯酒就會臉紅嗎?很多人常誤以為喝酒會臉紅代表肝臟好,其實,喝酒容易臉紅的人,是體內缺乏一種代謝酒精的酵素,研究更顯示,這類體質的人罹患食道癌的風險將比一般人高出14倍!喝完酒後,肝臟會分成兩個階段代謝酒精。首先會透過「乙醇去氫酶」(ADH)將酒精中的乙醇轉化為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