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你今天「坐」幾小時? 超過8小時的人比較不開心

你今天「坐」幾小時? 超過8小時的人比較不開心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有算過自己1天坐著的時間有多長嗎?是否有「坐」超過8小時以上呢?即將邁入新的1年,在迎接2020年的前夕,為自己訂定每天「坐」不超過8小時的目標吧!根據1篇刊登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的研究指出,平日每天久坐時間若少於8小時,憂鬱及焦慮程度比久坐超過8小時者更低。

 

該研究為系統回顧研究,研究者以42名每周工作30個小時以上的成年人為對象。參與者佩戴身體活動測量器(activPAL)持續1周,以身體活動步數作為共變量,依參與者每天坐著的平均時間,分為「低於8小時」、「8至10小時」、「10 小時以上」3組,並將參與者完成的焦慮和憂鬱量表(HADS)及簡明健康狀況調查表(SF-12),採共變數分析進行檢測。

 

結果顯示,平日的久坐時間對焦慮和憂鬱情緒,以及心理健康和活力有顯著的影響,周末則無明顯差異。以平日坐著的時間分組比較發現,「低於8小時」組別成員的焦慮和憂鬱程度低於另外2組,且心理健康和活力的得分較高,而「8至10小時」與「10小時以上」的2個組別間則沒有顯著差異。

 

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健康系教授徐錦興表示,上述研究結果與大眾的認知相同,如果坐著的時間越久,情緒低落的情形就越明顯。像是上班族工作已長時間久坐,回到家又選擇在沙發上看電視,就比較容易會有情緒低落和焦慮感;相反地,如果能進行些有氧活動,當活動的時間夠久、強度夠高,就會分泌腦內啡、多巴胺等激素,讓我們產生愉悅的感受。

 

徐錦興說明,研究中久坐的時間在周末與周間的差異並不大,可能原因為不喜歡動的人假日仍會選擇靜態的生活型態,而久坐對身心健康帶來的危害程度遠高於每天運動的效果,減少久坐的時間比建立運動習慣對身心健康的幫助更大,建議民眾可透過現代化工具,像是手機 APP、運動手環、智慧手錶等,設定1天坐著的時間不超過8小時,提醒自己定時起來走動,可降低久坐對身心健康產生的危害。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上述研究是個很重要的提醒,無論我們坐著的時間多長,都該增加身體的活動力,「坐」會影響身體與心理,常常是因為坐的時間拉長或工作者只專注於電腦作業,長期下來容易造成肩頸腰的痠痛、也減少與他人的互動,焦慮與憂鬱的各種負向情緒沒能轉換。

 

如果無法改變「坐」的行為,可先從調整坐姿著手,即便是坐著也能進行簡單的活動,像是身體扭動、轉動、伸展擴胸、腳伸直擺動、提肛……等,避免久坐造成身體的僵化及專注力的下降、加重鬱悶。建議民眾可試著計算自己1天起身的次數,發現自己坐著的時間實在太長,就應調整改變。

 

而企業端不妨增設每天 15至20 分鐘的休息時間,鼓勵員工起身活動或搭配音樂做操,增加員工福利的同時也能提升工作效能,不僅能幫助員工維持健康的身心,還能增加公司的生產力,相信這是企業與民眾所樂見的。

 

★延伸閱讀:

長期久坐下背痛 專家提醒護腰減痛謹記3步驟

這14種疾病 因久坐而提高致命風險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唐鳳版新冠疫苗預約系統將上路,預計在第9類與第10類民眾使用,首先須在預約網站登記地點、廠牌、時間等意向,每周僅施打1種廠牌疫苗,官方會根據資格與意願分配疫苗到施打點,當接到簡訊通知在前往指定地方注射疫苗,目前離島先試辦,本島縣市尚未實施。 唐鳳說明,預約系統中,每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疫情升級三級警戒至今,居家辦公、孩子停課不停學、接續暑假,依據家扶基金會《疫情下的兒少照顧》問卷調查發現,疫情現況下親子相處時間平均每天增加約七小時,家長育兒與工作壓力倍增、51.4%表示易有負面情緒、53.5%表示親子衝突增加。親子關係隨著疫情拉緊報,家長面對情緒壓力...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正當疫情指揮中心於6月下旬公布的案例數據逐漸趨緩時,近日國內又遭到印度變種病毒Delta入侵台灣,同島一命人心惶惶,有許多研究指出,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一旦罹患新冠病毒,死亡風險是一般人的6到8倍,有肥胖問題的人,死亡率更高達10倍,顯示肥胖者正是罹病的高危險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40歲小明(化名),在大公司擔任主管一職,因為知道自己平常工作繁忙,且家中經濟重擔都在自己身上,所以為了保持自己的身體健康,都均衡的攝取營養,且有良好的運動習慣,另外每年還自主做一次健康檢查,因此一直身體都很健康,沒有任何問題,但今年的健康檢查報告中,卻檢查出有尿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