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你常餓肚子節食嗎?原來這些習慣對健康造成這麼嚴重的危害!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習慣我們自己長久生活下來而不自知,但這些小習慣可是跟我們長期的健康狀況有很大的影響呢!趕快來看看吧!

你常餓肚子節食嗎?原來這些習慣對健康造成這麼嚴重的危害!

一.餓了才會吃(節食減肥)

知道餓的感覺怎麼來的嗎?胃壁相互摩擦就會出現餓的感覺,當您餓著肚子不吃飯的時候其實您的胃已經開始自我消化了,久而久之,就會出現胃黏膜損傷性疾病,例如胃潰瘍,胃炎,甚至是致命的胃穿孔。

二.身心俱疲才歇

身體感覺疲憊是因肌肉疲勞誘發,但機體代謝處於較高水平,飲食跟得上,累後歇息並無問題,但是當身體與精神同時疲勞時,機體代謝會明顯減慢,甚至出現紊亂,免疫機能降低,容易誘發較多疾病,尤其是感染性疾病,例如胃腸功能失調,感冒等。

三.困了才睡

生活中的各種事情均會影響大腦興奮時間,因此睏意並不是每天很固定的會出現,當然生活較規律的人睏意也來的規律,如果按照不規律的睏意睡覺,那麼每天的睡眠時間就會不規律,身心無法得到正常的休息,會出現睡不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進而誘發各種疾病,因此,建議大家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以及睡眠習慣。

四.急了才便

有便意的時候各種理由不去大小便,硬等到憋不住了才去,其實這樣很傷身,尿液以及排便物會隨著時間濃縮,引起大便乾燥便秘,同時憋著的時間段身體也在以微不可覺的速度進行著垃圾的重吸收,造成體內垃圾積累,同時,膀胱以及大腸的高壓狀態也會誘發膀胱以及腸道病變,因此建議大家有便意了就快去便便吧。

五.胖了才減

在醫學上,肥胖被定義為一種疾病,肥胖意味著體內脂肪超標,會引起免疫機能下降,代謝能力降低,同時會誘發脂肪肝,血栓等重大疾病,因此,體重控制因日常化,不要等得了肥胖病才想去減肥!

六.是病了才治

古醫者曾言:下等大夫治以患了的疾病,上等大夫治沒有患了的疾病。一方面疾病會影響生活質量,另一方面,疾病是對身體的一種傷害,而這種傷害多具有累積性,一次患病,意味著下一次的病可能會更重,注重預防,才是治病的根本!

七.是老了才鍛鍊

在每天晨練的人群中,我們稍稍留心就會發現,參加晨練的人大多是老年人,很少有中年朋友。許多中年朋友,在主觀上沒有主動鍛鍊的意識。正因為如此,一些疾病過早地發生在中年朋友的身上。什麼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等老年性疾病越來越年輕化,在中年朋友中脂肪肝的患病率更是多的驚人。這都與中年朋友不參加鍛鍊,吃得過多,經常喝酒有直接的關係。

本文轉載自今日頭條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國內本土藥廠頻頻出包,食藥署公布杏輝、世達以及博謙生技等3家製藥廠嚴重違反GMP,依照藥事法規定,最高可處以200萬元,未來將無預警複查,若未見改善,則再罰20萬至500萬,若持續不改善,嚴重者將撤除GMP認證,甚至撤照。 食藥署在網站公告嚴重違反GMP藥商,杏輝藥品...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育兒秘方百百種,許多老人家總習慣餵嬰幼兒喝蜂蜜水、葡萄糖水,希望孫子排尿順暢,皮膚紅潤細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醫務長、小兒科醫師吳文豪則提醒,純母乳哺育的寶寶不必額外補充水份,4至6個月大時,則可喝些純蘋果汁、柳橙汁。 食藥署網站「闢謠專區」,有人詢問,「家中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為本國籍30多歲女性(案518),今(2020)年1月至菲律賓工作,9月18日返台。曾在菲律賓工作確診後治療 返台自費檢驗又呈弱陽性 指揮中心表示,個案在菲律賓工作期間,曾於6月19日至...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習慣養成與行為成癮也和基因有關。陽明大學研究團隊找到調控大腦基底核紋狀體神經元分化與遷移的關鍵基因,不僅解答掌管動作習慣與動機情緒的神經元是如何形成,也破解其建構神經迴路的基因分子機制。 位於大腦深部1群神經核組成的基底核,是掌管動作學習、獎勵、動機、情感以及自主運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