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是啟動大腦的“開關”
人體大腦約重1400克,只佔體重的2%,
但其運動所需的能量卻佔人體總能量的20%,
所以頭腦是個“大食客”,而“吃”也是腦力活動的重要基礎。
因此,要保持大腦活力,健康的飲食非常關鍵,健康的早餐更為關鍵。
不吃早飯最直接的惡果就是低血糖。
人從入睡到起床,是一天中禁食最長的一段時間,
此時血糖水平已降至需要進食的水平。
起床後,大腦、肌肉消耗營養會使血糖繼續下降,
如果不及時進餐或早餐質量差,機體得不到足夠的營養和能量,
人就會感覺倦怠疲乏、反應遲鈍,嚴重時還會出現低血糖休克。
美國營養學家做過一項調查,發現許多車禍都與肇事者的血糖水平過低、反應遲鈍有關。
一般來說,機體所需能量的50%以上是由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提供的。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經消化產生的葡萄糖被吸收後,
有一部分以糖原的形式貯存在肝臟和肌肉中。
肌糖原是骨骼肌中隨時可動用的貯備能源,用來滿足骨骼肌在工作情況下的需要;
肝糖原也是一種貯備能源,主要用于維持血糖水平的相對穩定。
而與之相對比,我們的腦組織消耗的能量相對較多,
在通常情況下,腦組織消耗的能量均來自碳水化合物有氧條件下的氧化,因而腦組織對缺氧非常敏感。
另外,腦組織細胞貯存的糖原又極少,代謝消耗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來自血糖,所以腦功能對血糖水平有很大的依賴性。
血糖是大腦能直接利用的唯一能源,而碳水化合物分解後可直接提供充足的葡萄糖。說白了,腦子用的食物主要就是碳水化合物。
早餐提供給人的能量應佔一天總能量的30%,
職場中人工作壓力大,腦力勞動強度高,如果沒有早餐供給血糖,人會感覺精神萎靡,影響工作效率。
不吃早餐的上班族都有這樣的感受:上午10點以後,肚子開始“鬧革命”,這時辦公效率下降,而且容易出錯。
同樣需要腦力勞動的學生中有60%的人反映,不吃早餐或早餐質量較差會在上午第三、四節課時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