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你走多快?你的答案能預示患心臟病的機率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編譯 鍾藝

你走多快?你的答案能預示患心臟病的機率

圖片來源:View Apart/Shutterstock

    問一個簡單的問題:平時你走多快?你呼之欲出的答案可以幫助研究人員確定你有多大的風險患心臟病。近日,英國的一項醫學研究表明,人的步行速度和心臟疾病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繫。

該項研究發現,對成年人而言,與那些步伐輕快,平時走路速度較快的人相比,走路緩慢的人患心臟病的機率要提高一倍。在研究中,研究人員也將個人的運動習慣、飲食偏好、抽煙喝酒的情況考慮在內,並將這些因素做了合理的排除,但就算這樣,研究的發現依舊存在。

研究人員對英國42萬名中年人進行了為期6年的跟蹤研究,所有參與者在這段時間內均沒有心臟病。所有的實驗參與者的平時步行速度被研究人員劃分為 「緩慢」,「中快」和「快速」,為了讓參與者被鑒定的步行速度能更加準確的反應真是情況,研究人員還讓他們在實驗室內進行了運動測試。在研究期間,有近8,600名參與者死亡,其中約1,650例死於心臟病。

被劃分為「緩慢」 步行者的參與者在6年的跟蹤研究中,死於心臟病的可能性比「快速」步行者高出1.8〜2.4倍。於此同時,研究人員說,低體重指數(BMI)的患者的風險最高,低指數的原因可能是個體營養不良或年齡較大帶來的的肌肉組織萎縮。   研究還發現,參與者的步行速度與運動測試中的身體素質水平密切相關。具體來說,對於步行緩慢的參與者,他們的身體素質水平低下,因此患心臟病死亡的風險更高。

相信很多人都不把步行納入健身的列表,原因可能是覺得鍛煉力度不夠,或者見效不快,但其實,步行是一項頻率高、鍛煉方式健康、身體整體機能能得到改善的健身活動。

走路看起來是一個很簡單的動作,但實際上可以讓人身體的眾多部位的到充分的鍛煉。走路時間到達30分鐘以上,可以讓頭腦、肺部、背部、腿腳都得到活動。同時,走路還可以維持心理健康,因為在走路過程中分泌的內啡肽能讓人保持心情的愉悅。對於心肺功能較差的人群來說,走路是最好不過的鍛煉方式,既不讓肺部過於勞累,還能讓它保有「運動」的狀態,進而有效增加肺活量,幫助肺部排毒。除了上述好處,行走的過程還相當於對骨骼進行了力量訓練,能明顯增強腿腳骨骼和肌肉力量。

如果你現在是屬於步行緩慢,步伐沉重的人群,那就需要有加快走路步伐的意識,先從加大每天步行時間來入手,逐步提高腳步頻率。同時,在有意識訓練自己的同時,也要注意正確的走路方式,不要彎腰、駝背、聳肩,步行時讓兩手在體側放鬆擺動,每一步都踩實,不要只是腳尖或者腳跟落地。

 

相關推薦

氟素可以有效預防蛀牙──政府相關單位和牙醫師公會都這樣大力推薦氟素的效用。市面販售的大部分牙粉、牙膏也都會加上「氟素配方」這類行銷文案。此外,應該也有不少媽媽們曾經聽過牙醫師建議:「為了預防蛀牙,在您家小孩的牙齒上塗氟素吧。」 然而,在氟素的使用極具爭議性的同時,國內的牙科醫院仍然廣泛地使用了氟化物...

閱讀詳情 »

溝隙封填劑治療是為了預防蛀牙發生,而在牙齒咬合面上的小窩裂溝(牙齒溝隙,簡稱齒溝)填塞樹脂的方法,又稱為「小窩裂溝填充法」。我們以舌尖觸碰牙齒的表面時,可以感覺到上面有凹陷,溝隙封填劑就是藉由填平齒溝,以期避免從齒溝開始發生蛀牙。 不過,溝隙封填劑真的有預防蛀牙的效果嗎? 說起來,為什麼牙齒的表面有...

閱讀詳情 »

蛀牙是口中的蛀牙菌(致齲菌)以飲食中的糖為原料,製造出酸,然後酸腐蝕了牙齒而造成蛀牙。雖然已確知致齲菌包含了轉糖鏈球菌屬菌、乳酸菌等多種類,但是這些菌是廣泛存在自然界、極其普通的菌,幾乎所有的人口腔裡都有。目前還沒有可將這些致齲菌從口中完全清除的方法,也還沒有防止感染的確切方法。 說起來,致齲菌只是...

閱讀詳情 »

牙周病不是牙齒本身發生的病症,而是牙齒周圍的牙肉或支撐牙齒的齒槽骨引發的疾病。在初期階段,牙肉會紅腫或出血,就稱為牙齦炎。如果繼續發炎,牙齒和牙肉的交界處會受到破壞,形成牙周袋或是齒槽骨被破壞,就稱為牙周炎。儘管有程度上的差別,但大體來說都叫作牙周病。 牙周組織發炎的直接原因的確是細菌(牙周病原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