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你還在吃龍眼嗎?看完後震驚了!一定要告訴家人啊!

治長期失眠、近視的最好---偏方,不可錯過

桂圓能治長期失眠、高度近視,還能提高人的智力我曾聽一位中醫前輩講,曾有一個病人因長期失眠找到他,他沒開藥,直接就讓病人回家煮干桂圓水喝,不久、病人失眠順利痊癒。

你還在吃龍眼嗎?看完後震驚了!一定要告訴家人啊!

 

翻拍百度
一、桂圓——第一補腦的靈丹

  《易經》中第一補腦的靈丹,每當疲勞、熬夜、用腦過度時,我立即煮一碗桂圓水喝,或者剝2、30顆干桂圓吃,這樣,腦子立即就能恢復清醒,彷彿碧藍的天回到了身體裡一樣。

 

  二、吃桂圓能根除頭暈、頭脹、頭痛

  在學醫的過程中,我自然也找到了根除自己頭暈、頭脹、頭痛的好方法。您可能想像不到吧,我苦苦尋找了那麼多年治頭部不適的靈丹,竟然是—桂圓。

 

  我買來一斤干桂圓,取30顆,剝去外殼,把桂圓肉(帶核的)加水煮,水開後繼續煮20分鐘,然後把桂圓水倒出,放溫後喝下。不到2個小時,人就覺得特別神清氣爽。我買了整整一箱干桂圓放在家中備用。

 

  從此,每當疲勞、熬夜、用腦過度時,我就立即煮一碗桂圓水喝,或者剝2、30顆干桂圓吃,這樣,腦子馬上就能恢復清醒,彷彿碧藍的天回到了身體裡一樣。

 

  有一個冬天的下午,我洗頭後受了涼,頭變得木木的。

 

  我當時想,這點小毛病,應該自己會好起來,可到了第二天,頭暈不但沒好,還更重了,於是我照例抓一大把干桂圓,剝開後煮了一碗濃濃的桂圓水喝下,很快就好轉了。

 

  三、桂圓能治長期失眠、高度近視,還能提高人的智力

 

  我曾聽一位中醫前輩講,曾有一個病人因長期失眠找到他,他沒開藥,直接就讓病人回家煮干桂圓水喝,不久、病人失眠順利痊癒。

 

  當時這位前輩的解釋是桂圓補心養脾,所以能治療失眠。

 

  桂圓又名龍眼。據民間傳說,很像龍的眼睛呢。但不管是否真的像龍的眼睛,桂圓對眼睛確實有好處

 

  我曾治過一個高度近視的患者,他每天用桂圓肉、桂圓核、枸杞一起煮湯喝,堅持了近一年,結果他800度的近視降到了200度。

 

  建議,有近視眼的朋友不妨經常喝這種湯,對眼睛有較好的保健效果。

 

  四、桂圓營養價值高,然而不同時間、不同吃法功效又不同。

 

  中醫認為,桂圓肉性味甘平,入脾、心經,能補益心脾,養血安神,是常用的補益中藥食材,下面介紹幾種桂圓補益的方法,不妨一試。

 

  1、每晨用龍眼10枚取肉,煮荷包蛋2個,加適量白糖,空腹吃。補脾養心,生血益氣。

 

  2、每晚睡前吃10個桂圓,可養心安神,治療心悸失眠。

 

  3、桂圓肉20克,放進300毫升的沸水浸泡約5分鐘後食肉喝湯。可補血醒神,為經常熬夜,快節奏生活人士等人士提神的首選。

 

  4、桂圓肉30克,放進500毫升水中煮沸約10分鐘,加雞蛋2個,稍煮片刻即可食用。經常食用可護膚養顏、抗衰老、增強人體免疫力調節功能。尤適用於女士。

 

  5、桂圓肉200克,加高梁白灑500毫升,泡1個月。每晚臨睡時飲15毫升。可恢復疲勞,減輕亞健康症狀,安神定志。

 

  6、龍眼30個取肉,紅棗10枚撕破,用粳米100克,煮粥2碗,加適量紅糖,早晚各吃1碗。可補脾生血,養心增智,老年人尤宜。

VIA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夏日炎炎、烈日當空!各種細菌病毒伺機而動,餐飲衛生尤其需要更加注意!有餐飲業者為了堅持用餐的清潔與衛生,不但服務人員全程戴口罩,而且客人每次用餐完畢,即進行桌面的酒精消毒;此外,每天並進行二次地板與桌椅的清潔劑消毒,每二個月會進行一次大消毒。清潔乾淨的用餐環境,受到許多親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國內生機飲食正夯,許多天然植物、草藥成為替代或輔助治療疾病的方法,彰基體系醫院鹿基分院營養師徐嘉罄指出,口感黏黏的秋葵已經成為最熱門的研究對象,初步發現,秋葵具有抗發炎、抗菌,以及治療尿蛋白、口腔潰瘍、燒傷等效果。(照片來源/取自網路)徐嘉罄營養師指出,秋葵又名六角豆、黃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一名50歲企業家因長期壓力大,生活與飲食習慣不正常,出現喉嚨痛、口腔潰瘍、食道黏膜破損等問題,讓他近2年食不下嚥,暴瘦10多公斤,曾嘗試多種療法卻失效,體力大不如前,不得不暫停苦心經營的事業。後經醫師建議調整飲食,避免腸道過敏原,短短1年,身體各種症狀都得到改善,再也不怕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2013年「台灣國際醫療展、台灣國際銀髮族暨健康照護產業展、台灣國際中草藥暨機能性食品展」自即日起至23日在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一館聯合展出!此次共有524家國內外廠商參展,使用897個攤位,參展廠商及攤位數為歷屆以來最高。今年國際醫療展較去年大幅成長,預計三展可成功吸引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