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便血並非都是痔瘡,也可能是直腸癌的危險信號!

便血並非都是痔瘡,也可能是直腸癌的危險信號!
    便血是內痔最常見的早期症狀,所以,一般人總是把便血當作是痔瘡發作。由於這種誤解,許多人一有便血往往自己用點治療痔瘡的栓劑,症狀多半能有所好轉。

    便血是內痔最常見的早期症狀,所以,一般人總是把便血當作是痔瘡發作。由於這種誤解,許多人一有便血往往自己用點治療痔瘡的栓劑,症狀多半能有所好轉。但是,對於中老年人來說,便血可能是直腸癌的一個危險信號,必須引起足夠的警惕。

  痔瘡表現為在排便後肛門內出血,血色鮮紅,不與糞便相混或便外錶帶血,繼而滴血,甚者可見噴射狀出血,便後出血即自行停止。內痔出血一般為間歇性,糞便乾燥、疲勞、飲酒、過食刺激性食物常為出血誘因。少數患者由於長期反覆的痔出血,可以發生嚴重貧血。內痔分為四度,Ⅰ度:便鮮血,痔不脫,便後出血停止;Ⅱ度:便鮮血、伴內痔脫出,便後自行還納;Ⅲ度:便血減少,勞累或腹內壓增加內痔脫出,需用手還納;Ⅳ度:內痔脫出不能還納。

  直腸癌表現為:排便習慣或糞便性狀的改變,多數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不成形或稀便,大便帶血及粘液。有時便秘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大便變細。中下腹部疼痛,程度輕重不一,多為隱痛或脹痛。注意有無貪血、消瘦、乏力、水腫、低蛋白血症等全身症狀,腫瘤壞死或繼發感染時,患者常有發熱。

  直腸癌是癌症疾患中少數幾種可以預防的疾病之一。預防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1.生活習慣方面:減少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的攝入量。少喝酒,保持良好、樂觀的心態,加強日常規律的體育運動。

  2.發現早期病變:一次性直腸、乙狀結腸鏡,可以安全地檢查腸癌的好發區域,不需要預先化驗,無痛苦,不會發生交叉感染。可以在腺瘤、息肉等良性病變階段及時發現,只需要做一個很小的手術就可以把這些定時炸彈清除。這種檢查3至5年做一次,花費也不多。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 2013/02/12 每個人一天最多只能吃多少鹽?很多人可能對此都沒有概念;營養師提醒,一天所需鹽份大約是8-10公克,至於心血管病人就要減少,大約只需3-5公克。尤其是年節時,吃年菜也要健康吃,減鹽就相對重要。 每天所攝取的食物中,還不得不有鹽,雖然鹽吃多了不利健康,但是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 2013/02/12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導致恐慌症、憂鬱症已成為社會常見的精神疾病,根據統計,每5個人當中就有1人可能有情緒障礙的出現;高雄市凱旋醫院院長陳正宗指出,大部分民眾對於疾病的認識不足,往往污名化精神情緒疾病,導致許多患者的病情持續加劇。 其實恐慌、憂鬱症等疾病,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 2013/02/15 癌症是民眾健康殺手,目前各醫療院所都有提供四大癌症包括乳癌、大腸癌、口腔癌與子宮頸癌的免費篩檢;不過,根據調查卻顯示,竟然有四成民眾不知道有此措施。新年新希望,國健局特別呼籲民眾應定期癌症篩檢,守護好自己的身體健康。 根據國民健康局於101年辦理施政民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 2013/02/15 過年囉!今年農曆春節過年正好碰上情人節,每逢塞暑假,又碰上特殊節日,婦產科醫師就好擔心會有一波墮胎潮;但自從事後避孕丸出現,許多女生就常在激情過後,選擇來上一顆,以免懷孕。不過,醫師提醒,事後避孕丸效果不如避孕藥,並得在72小時內服用,而且太常使用,會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