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便血半年以為痔瘡 竟確診晚期直腸癌

便血半年以為痔瘡 竟確診晚期直腸癌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62歲男性,半年來不斷出現解便出血現象,加上有高血壓合併血栓性中風等慢性病史,持續在醫院神經內科追蹤,並接受低劑量的阿斯匹靈作為抗血栓治療,但因肛門或腹部並未有不適,且年輕時曾就醫被診斷為內痔出血,因此不以為意,僅在藥局買藥治療。

誤以為是痔瘡惡化 竟罹患直腸癌

但近兩三個月來,他卻發現肛門突出的小肉塊有逐漸變大的趨勢,連解便都感到疼痛,原以為是痔瘡變嚴重,赴神經內科回診,僅拿了痔瘡藥膏回去塗抹,卻未見改善,因此被轉介至直肛科門診;基隆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曾文科指出,患者經由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第4期直腸癌合併局部淋巴轉移與遠端肝臟轉移。

痔瘡易和直腸癌搞混 及早檢查是關鍵

曾文科醫師進一步說明,肛門檢查時,患者肛門周邊的確有突出物,且碰觸時呈現堅硬,引發疼痛,雖和痔瘡類似,但在指診時發現,突出物從肛門周邊經肛門管徑延伸到直腸,是大小約4公分的潰瘍性腫瘤,且和門括約肌浸潤連結一起,恐為低位直腸惡性腫瘤並肛門侵犯,接受大腸鏡與電腦斷層檢查後確診。

出現便血症狀 應盡快就醫檢查

這位患者接受了前導放射線與化學治療,再透過微創直腸肛門切除與肝腫瘤切除手術,目前持續接受門診追蹤和後續治療;曾文科醫師呼籲,就算過去曾被診斷出有痔瘡問題,也並不代表後來出現大便出血也是痔瘡導致,因此若有大便出血等相關症狀出現時,應盡快就醫檢查,及早發現,才能針對疾病做正確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680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頭部或脊椎急性外傷,因受重擊破壞引發廣泛性出血且血流不止,在手術過程中,必須盡快找出出血點並有效止血,否則將增加病人風險,甚至術中發生休克、死亡。馬偕醫院常收治創傷性腦出血患者,搶救四五個小時與止血苦戰,所幸家屬有同意使用「含凝血酶止血劑」,加速手術進行,鬼門關前將人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我兒子這麼小,到底要不要割包皮呢?」相信這是新手爸媽常見的疑問,花蓮慈濟泌尿部陳聖復醫師表示,包皮是身體與生俱來的一塊皮膚,作用是為了保護男性陰莖,原則上不建議小朋友割包皮,兒童階段只需要注意日常清潔即可;若到青春期後,小男孩因包皮過長出現反覆特定的感染症狀、尿路感染...

閱讀詳情 »

萬聖節剛過,台灣各地都有扮鬼、cosplay的活動,不過你知道萬聖節的由來嗎?這個不是傳統中華文化的節慶,又是怎麼開始的呢?在剛過完萬聖節的你,也來補一點萬聖節的知識吧! 萬聖節剩下的南瓜,其實是營養豐富的食材,讓營養師帶你快速了解南瓜的功效與營養價值吧! 為什麼萬聖節家家戶戶必備南瓜燈? 說到萬...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全世界爭先開發新冠肺炎疫苗,國內目前有3間藥廠正在第1期臨床試驗,若順利最快12月下旬能開啟第2期臨床試驗,所需實驗人數須要3,500以上,衛福部食藥署不希望因收案減緩臨床實驗速度,建立「COVID-19疫苗臨床試驗意向登記平台」,平台宣布僅約20分,已約有百人登記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