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保溫瓶裡裝這個,竟會喝出肺癌皮膚癌?! 很多人都在喝,一定要分享出去!!

保溫瓶裡裝這個,竟會喝出肺癌皮膚癌 很多人都在喝,一定要分享出去!!
(示意圖圖片截取自百度貼吧



不少人習以為常的用保溫杯泡茶,裝果汁等都不是保溫杯的「正確使用方式」。不鏽鋼保溫杯裝酸性食品易導致鉻、鎳、錳等不鏽鋼中大量存在的重金屬遷移!嚴重的可能還會引起肺癌和皮膚癌!

保溫杯裝果汁→遷移重金屬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除了用保溫杯裝水外,還會裝果汁、水果茶、果粉沖劑、碳酸飲料等酸性飲品,

●實驗

用水和4%乙酸模擬酸性物比較試驗後發現,145批次水模擬液中的重金屬遷移量非常小,都在檢出限以下;而145批次酸性模擬液中,有45批次產品有不同程度的重金屬遷移出來。

●解讀

鉻、鎳、錳是不鏽鋼中大量存在的基礎性物質,也是構成不鏽鋼不可或缺的金屬元素,正確使用不鏽鋼保溫杯產品時,重金屬的遷移往往以非常緩慢的速度進行,通常不會影響人體健康。但是盛放酸度比較大的食品時,這種遷移速度就會加劇,極有可能在短時間內遷移出較多的重金屬,而且這種遷移往往肉眼無法識別,給使用者的健康帶來隱患。

鉻:對人體的皮膚、呼吸系統以及消化系統都存在潛在損害風險,特別是長期六價鉻中毒會對皮膚和鼻粘膜造成傷害,嚴重的還會引起肺癌皮膚癌

鎳:有20%的人對鎳離子過敏。鎳還影響心血管功能、甲狀腺功能等,有致癌和促癌的作用。

錳:長期過量食用會影響神經系統的功能,產生記憶力減退、嗜睡、精神萎靡不振等現象。

保溫杯能泡茶→茶多酚流失 

還有不少人習慣用保溫杯來泡茶,尤其是冬季外出的時候,有了保溫杯隨時都能喝上熱茶。

●實驗

分別取容量大致相當的一隻保溫杯和一隻玻璃杯,並分別放入相同質量的茶葉,加入相同質量的開水。10分鐘以後通過溫度計檢測發現,玻璃杯中水溫已經降低至60℃,而保溫杯中水溫則在85℃。比較兩者的茶湯顏色發現,玻璃杯中的茶湯顏色淡一點,保溫杯中的顏色深一點。

●解讀

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茶多酚,茶多酚這一類物質在高溫下相對比較容易被氧化成顏色更深的茶褐素,因此保溫杯中的茶湯顏色更深。而這個實驗也告訴我們,用具有良好保溫性能的不鏽鋼保溫杯泡茶將在一定程度上加速茶多酚的氧化與流失,因此不建議消費者使用保溫杯泡綠茶

這種杯子耐腐蝕性差→更易導致重金屬遷移 

部分保溫杯採用的是高錳低鎳鋼內膽,這種內膽的耐腐蝕性能遠不及304不鏽鋼,在酸性介質中重金屬易遷移出來,衛生、安全性能都比較差。

使用保溫杯的注意事項 

1、新品使用前,須用開水或用洗滌劑燙洗幾遍,進行高溫消毒。已達到殺死細菌的作用。

2、使用前,請用沸水預熱5-10分鐘,以使保溫效果更佳。

3、水不要裝得過滿,以免擰緊杯蓋時,開水溢出燙傷。

4、不要用保溫杯泡茶葉,不要用保溫杯裝果汁、碳酸飲料等。

5、飲用完畢後,請擰緊杯蓋,確保衛生潔凈。

6、清洗時宜用柔軟的布和經溫水稀釋的食用清潔劑清洗。

7、不鏽鋼杯內側有時會產生一些紅色銹斑點,可用溫水加入稀釋的醋浸泡三十分鐘後,充分清洗。

8、為防止異味或污漬的產生,且能長久清潔的使用。使用後,請清洗乾淨使其充分地乾燥。

文章引用自新唐人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薄荷是西式料理中常見的食材,國內最新研究發現,薄荷還可抑制新冠肺炎病毒活性,專家建議,防疫警戒降級之後,民眾應盡可能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加強空氣交換,並在陽台多多種植薄荷。 台大醫院上午舉辦「疫情微解封後的環境防疫與通風換氣」視訊線上記者會,副院長高嘉宏表示,疫情期間,...

閱讀詳情 »

2021.07.23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7月23日為止,已經有784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外電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台灣2個多月全國3級警戒,雖然暫時即將降級鬆綁,但居家辦公或宅生活可能會是未來新常態,日本內科醫師池谷敏郎提醒,通勤走路可能是很多人每天唯一的運動,新冠疫情下行動管制降低了疫情,但長期居家生活與缺乏運動,卻增加了血糖控制難度,血管健康恐怕大受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7月27日是世界抗頭頸癌日,根據統計,頭頸癌在台灣男性的發生率與死亡率已連續九年名列第四,近年來大約年增萬名患者[1]。臺大醫院副院長暨耳鼻喉科部與腫瘤醫學部教授婁培人醫師表示,頭頸癌發生年齡層相比其他癌症較低,近年來因菸、酒、檳榔的年輕族群使用增加,以及人類乳突病毒(...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