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保色劑吃多恐致癌,如何降低危害?|台灣好食材

保色劑常見種類如硝酸鹽、亞硝酸鹽類,普遍添加於肉製品及魚肉製品中,除改善或保持食品顏色,也可抑制肉毒桿菌等的形成;但亞硝酸鹽屬於對人體不友善的化學物質,過量將破壞紅血球送氧功能、引發中毒反應。除了少吃,還能怎麼降低對健康的危害呢?
保色劑吃多恐致癌,如何降低危害?|台灣好食材
亞硝酸鹽含量嚴格控管
添加了亞硝酸鹽的食物一旦與含胺類食物混吃,將形成可怕的致癌物「亞硝胺」,也因此,世界各國針對肉製品添加亞硝酸鹽都會限量管制。

硝攝取過量容易致癌
用硝來醃肉,作香腸、火腿、臘肉等已有長久的歷史,其目的是抑制細菌的腐化作用,還可以使肉類紅潤和產生特殊風味,但若使用超過限量,對人體是有害的,可能有致癌的危險性。

別與含胺類食物混吃
含胺類食物包括乾燥的海產類食物如鯖魚、蚵乾、蝦米乾、魷魚乾;生鮮海產中干貝、鱈魚、秋刀魚等也有含胺類成份。少數水果如蕃茄及香蕉,則含有二級胺成份;另外,熟成的硬起司中也含有多種類的胺類物質。因此,火腿及熟成硬起司,香腸和魷魚、秋刀魚等別一起吃。

吃蔬果清除亞硝酸鹽
只要降低「亞硝胺」形成,就能降低致癌風險。建議多吃蔬果,其中所含酚類物質、維生素類等,可清除亞硝酸鹽,預防形成亞硝胺。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台灣好食材Fooding》】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桃園本土疫情越擴越大!聯邦銀行辦尾牙所在的西堤,一口氣就有3員工、2顧客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4)日公布國內新增6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1例本土個案及57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銀行尾牙當天...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過年返鄉人潮,機場的「落地陽性率」天天在飆高,恐引爆癱瘓醫療量能的最大地雷,在台北市長柯文哲早一步喊出重啟防疫專責旅館、集中管理輕症病患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4)日下午宣布,為減輕醫療院所的壓力,明日起正式啟動分流,針對輕症或無症狀、年輕者,改送到...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指揮中心今(14)日再公布新增11例本土個案,其中聯邦銀行舉辦尾牙的西堤餐廳就有3名員工以及2名顧客確診,從桃機到聯邦銀行、再到西堤,外界關注是否已符合「單周三起群聚」的升三級標準?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嚴格的定義下,不見得有到三起,可能只是同一起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