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修正步態與使用輔具 有效解除足底疼痛 

修正步態與使用輔具 有效解除足底疼痛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60多歲的退休女士,平日生活愜意,美中不足的是,每次走路久了、或者去跳土風舞時,只要時間一久,腳底的中心偏前方位置就會隱隱刺痛。這個問題不但影響了她的生活品質,也讓她不想外出活動。經轉介至台中榮總復健科門診,自覺疼痛量表評估疼痛程度為5分,視診檢查發現足弓與足部骨骼排列皆為正常,但走路時有足踝背屈不足與前足過早落地的狀況,另外阿基里斯腱與足底筋膜緊繃,以致在站立期感到足心有隱隱的撕裂痛。

收治該個案的林東亮醫師,先是指導她修正走路步態,疼痛指數立即降至3分,再給予合適的足弓支撐墊,將足底筋膜和神經放鬆,疼痛指數立刻降至0分。

足部疼痛程度 可能是骨架問題

林東亮指出,常見的足部疼痛中,有一部分是源於足部局部的因素,譬如足底筋膜炎、前蹠痛、因為步態和受力不當造成的第五蹠骨疼痛、因副舟狀骨突出或過度內旋造成的內側足弓疼痛、跟腱疼痛、以及高跟鞋族群常發生的姆趾變形疼痛等等。另一部分疼痛的原因,卻不是在腳本身,而是更上游的神經、或筋膜緊繃或受壓迫,或者有不對稱的骨架排列(譬如脊椎、骨盆與下肢等)而造成次發性的足部疼痛。

利用鞋墊或輔具 足底受壓才平均

林東亮進一步說明,對於足部局部的原因造成的疼痛,會先檢查靜態的足部結構,看看骨骼排列有沒有異常或不對稱,足弓是否過高或太塌,前後足有沒有過度內翻或外翻,軟組織是不是過度鬆弛或者緊繃。接下來可以研究患者在走路、跑步時的步態,以分析在動態下各個關節施力和受力的交互關係。另外,觀察患者和使用的鞋子之間的互動結果(譬如磨損方式和變形狀態),也可以檢測其足底受壓的分布情況,看看是否和疼痛、或長繭的位置相對應。

林東亮強調,該類局部因子所造成的疼痛,通常比較容易查覺得出來,也比較容易解決。經由修正不當的步態、改善鞋具選擇,或者製作鞋墊、或支架輔具,來修正站立和步行時的生物力學,往往就可以解決患者的困擾。

【延伸閱讀】

癌王」進程快! 新藥健保給付點燃「胰」線生機

健康環保意識抬頭 茶酚天然去油膩正夯

嘉惠更多腎友!  8月起減糖腹膜透析處方擴大健保給付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18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盈臻/綜合報導】9月是國際失智月,隨著此議題的防治宣導,越來越多民眾對憂鬱症及失智症的差異有所關注。根據1篇2019年7月發表於《神經科學》的研究指出,情感淡漠是失智症最常見的症狀,有45%的失智症患者出現此情形,比記憶流失的影響更大,不過,在研究和照顧上卻經常被忽略。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有些人咳嗽時,會想是不是自己的肺、或支氣管出了問題,趕緊求助醫師。一位60歲的鄒姓婦女,就診時表示自己一直咳嗽,吃了藥沒好,耳朵還很癢,到豐原醫院檢查後發現,是因為婦人掏耳朵,所造成咳嗽反射現象,將耳垢清除後,不再掏耳朵,咳嗽因此改善。耳垢清一清 咳嗽狀況就改善耳鼻喉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6歲陳姓女學生身高157公分,體重僅36公斤,出現發燒、腹痛與拉肚子症狀,家長認為被罹患腸胃炎的妹妹感染了。三天後未改善,開始嘔吐,還吐出疑似膽汁的墨綠色液體,趕緊送到童綜合醫院急診室就醫。經安排進行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患者十二指腸遭上腸繫膜動脈夾住造成腸阻塞,會診小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現代人衣食豐足,除了健康以外,也越來越重視身體線條及體態優美,同時希望能延緩老化及減少體能衰退。體能活動及運動參與,是達成這些目的的重要關鍵,除了一般人以外,對於長期退縮少動的精神病友,也有相同的效果。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院長簡以嘉表示:「精神病友比起一般族群更少有機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